他们为什么吝啬成鬼?——浅析四大吝啬鬼吝啬行为的内驱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他们为什么吝啬成鬼?——浅析四大吝啬鬼吝啬行为的内驱力

周怡彤

周怡彤

(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000-01

摘要: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他们吝啬的行为更有其深刻的心理原因,即人对自身需求的无知,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沦为金钱的奴隶。对四大吝啬鬼心理层面上的分析也许能对当今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或是幸福的路上有所启示。

关键词:吝啬;马斯洛;需求;安全;金钱

在卷帙浩繁的西方文学史中,有这么四个人,他们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这四个人,产于三个不同国家,出自四位名师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活,但却共同为我们确立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吝啬鬼”形象。他们贪婪成性,吝啬成鬼。几百年来,成为人们从不同角度观照的对象。

敛财的贪婪,用财的吝啬,是他们的共性。然而人们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认为他们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资产阶级在发家致富中的金钱罪恶对人性善的践踏,使人们看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让人生出厌恶之情[1]。然而他们的性格就是这么显性地形成的吗?我在心理学中窥见了另一番天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在他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指出:“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是不断需求的动物。”2](P1)这种“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这些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部分,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3](P100)“这些需要本质上是类似本能的欲望,它们都很脆弱,很容易被扭曲。这些似本能的需要并不是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3](P100)因此,马斯洛强调,“这些似本能的需要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固有方面,环境必须使这些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疾患。”[3](P108)

如果用这一理论来观照这四大“吝啬鬼”的行为,那么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癫狂的吝啬来源于需求层次中的“安全”因素。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这四个吝啬鬼生理需求都很少,他们紧衣缩食,节省每一笔开支,这说明他们生理需求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生理需要没有成为他们吝啬的内驱力。而爱和自尊呢,从他们对亲人对邻里的行为来看,这方面的需求很微弱。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热情、智慧和勇气贡献给了金钱,爱与自尊,已于他们敛财的不择手段和用财的吝啬中消失殆尽。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这种最高的需求层次只有在前几种需求都实现的基础上才会出现。而在基本需求缺失太多的他们那里,这种需求就不会出现。于是我猜想,他们的扭曲是“安全”这一因素导致的。

我们看到,在作品中,这几个人物都不是有着显赫地位的王公贵族或是大资产家,而是出生比较低贱的高利贷者又或是普通资产者和没落时期的农奴主。他们都生活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交替转型的年代,社会变革使他们感到生活动荡不安,加上生存的严酷和冷酷无情的金钱利害关系,使他们倍感社会的无序和混乱,他们的安全需要时时受到威胁。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在威尼斯的基督教世界里倍受歧视被上帝唾弃和剥夺了生存权利的犹太人在欧洲各地四处漂泊,如果要居住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拿出钱来,犹太人只能靠钱来生存。“生存需要钱“的法则使犹太人对金钱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只是因为基督教规定基督教徒不准从事金融放贷业,犹太人为了生计才被迫进入这一行业,这是一种被基督教会认为是最肮脏、最卑鄙、最为人不齿的职业,夏洛克的生存处境确实不易。阿巴贡所生活的年代是封建王权专制统治的时代,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还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由于资产阶级的羽翼尚未丰满,还需要依附于王权,妥协于贵族,阿巴贡的生存处境也并不优越。葛朗台是一个靠天气过活的箍桶匠,出身也注定了他生存的坎坷与艰辛。普柳什金是一个农奴主,他是生活在19世纪农奴制日趋衰亡的俄国,要经营好他的农庄也确非易事。

由此我们看出,这四个吝啬鬼在可恶的同时亦是可怜可悲的。他们痴迷、执着、沉醉于金钱的行为背后的动机,竟然只是人的安全的需要,一生的努力在潜意识里也仅仅是为了求得安全需要的满足,就是这一点基本的要求他们最终都没有获得。马斯洛说,“当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身心疾患,他们就是一群畸形而病态的人,他们发疯似地想使世界秩序化、稳定化,牢牢地抓住金钱才会觉得安全,他们至死都戴着黄金的枷锁,把爱奉献给了金钱,而把冷漠无情留给了自己,并通过自己又施予他人。”[4](P342)从这个意义上看,他们虽是恶的制造者,但又何尝不是金钱祭坛上的牺牲者呢。只是他们不知道塑造健全的人格才是他们人生幸福的正解。而健全的人格是要用高尚的情操和更高的精神追求来塑造的,他们却误入歧途沦让生命屈服于了金钱。

伟大的作家都是属于所以世纪的,而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在作家对人类历史发展和人自身创造与破坏力的深刻认识与把握中,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于或恐惧或怜悯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四大“吝啬鬼”的形象是一个永远不会失去意义的课题,不仅之于文学,更是对我们人生的一种警示。他告诉我们,金钱本身没有错,然而沦为它的奴隶却是一场不争的悲剧。在追求物质财富或是人生幸福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驾驭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远扬始终朝向健康积极光明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岳引弟.西方文学四大吝啬鬼形象意蕴解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3](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动机与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4]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