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田壮奎

睢县农业局河南商丘476900

摘要:花生是一种营养成分很高的食物。近年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逐渐增加,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却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技术欠缺、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因此,探讨花生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花生的优质高产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字:花生;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营养成分极高。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具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防治缺陷,使得我国花生产量遭受严重影响。近些年来,我国花生实际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没有建立连续性发展的产业带。当前大多数花生种植区域实际环境较差,缺乏高效的栽培种植技术,水热等环境条件较为复杂,难以提高病虫害防治质量。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从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花生栽培技术提出了几点思考。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1栽培技术要点

1.1整地

花生比较适合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地中生长,耕地时要深耕细耙,耕层的厚度应该控制在25cm左右,地面平坦,便于排灌,种植土壤有机肥的含量应保持在10g/Kg以上,磷肥的含量在15mg/Kg以上,氮肥的含量在40mg/Kg以上,钾肥的含量在80mg/Kg以上,土壤的酸碱度保持在6.5-7.5中性范围内,土壤含盐量控制在2g/Kg以内。因为花生喜生茬,所以尽量选择至少两年未种植过花生的土地进行种植轮作。

1.2品种选择

需要选择高质高产的花生品种。高质高产种子的特点为易收刨、大小适中、整齐度好、果实饱满。具有以上特点的种子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市场竞争力强。

1.3种子处理

为了避免花生产生病虫害,通常会采取种衣剂拌种的方法,先将种子带皮晾晒2至3天,每天保持5到6个小时,然后再去皮,选择无虫害、粒大饱满的种子。拌种剂与种子的比例为1:50,均匀拌制,然后便可播种。

1.4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着花生未来的生长及最后的产量。春花生通常在2月份种植,此时地表温度适宜,环境温度在15℃以上有助于花生萌芽生长。如果错过最佳播种时间,会出现果实发育不完整,坐果率低等情况,如果过早播种会出现果实提早脱落,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花生的产量,因此把握好最佳播种时间尤为重要。在播种时也要合理控制花生的密度,通常对于植株体积较大的品种,间距应放大一些,而体积较小的品种,植株间距要放窄一些,总之适当调整植株密度,控制好植株间距对于提高花生产量尤为重要。

2田间管理

2.1查苗补种

花生出苗后,开始查苗补种,消除缺苗断垄现象,采用催芽补种和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

2.2化学除草

地膜花生用苗前专用除草剂,每667m2的剂量加清水30-40kg进行喷施化除;在盖膜清沟后,在沟内应喷施1次除草剂,以防除沟内杂草。露地花生可于杂草3叶期每667m2用10.8%的高效盖草能30mL对水40kg喷施。

2.3化学调整

肥水充足、生长旺盛的花生田在开花末期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g加磷酸二氢钾250g加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加清水30-40kg进行叶面匀喷施,喷后8小时内遇雨补喷1次。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植株矮壮,叶色浓绿,提高光合强度,花生果大粒饱,一般可增产15%-20%。

2.4抗旱排涝

浇水要看天、看地、看苗情而定。花生苗期需水量少,一般不浇水,当发生萎蔫时及时浇水。开花盛期至荚果膨大中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也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对土壤湿度要求大,遇旱要及时浇水。土壤高温高湿,可导致花生根系早衰,烂根、烂果,或早期成熟荚果发芽,造成减产。夏季高温如遇暴雨造成田间积水时,要及时排涝,避免烂根、烂果现象,实现涝年之灾丰产不减产。

2.5喷施叶面肥

花生生长中后期,根部吸收功能开始衷退,可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也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3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3.1茎腐病

病菌主要从茎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主要是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防治方法:用多菌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拌种;齐苗后和开花前用多菌灵喷雾,要注意多菌灵的用量。

3.2根腐病

根腐病可能发生于花生的整个发育期,主要靠田间和雨水传播。防治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发病初期全田喷雾多菌灵。

3.3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两种。防治方法:轮作倒茬,通过花生与其他作物轮作,使得病菌找不到寄主,从而有效控制病害;选用具有较强抗叶斑病的花生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病叶,保证植株茁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药物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治理。

3.4花生锈病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追肥和防旱排涝工作。当花生锈病发生时,可以在全田用25%粉锈宁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

4对花生种植防治病虫害的几点思考

4.1建立区域性防治体系,优化种植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相关部门需要对花生种植建立区域性防治体系,这样能够对病虫害进行大面积防治。需要根据实际种植需要积极引入更多病虫害防治器具,能够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种植,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现代农具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目前需要顺应农业发展发展,根据病虫害发生源头对种植技术进行研发,引入防治设备,更好的提升花生种植效益。

4.2改善防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

当前对于病虫害防治能够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关系进行防治,根据花生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病害引入天敌,此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措施,在当前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不仅能够保障防治的经济成本,还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此外对于害虫防治还能利用害虫自身趋光性,在花生种植田地里设置杀虫灯,也可以防治引诱剂来诱捕成年害虫,再配合适量的药物防治能够有效确保花生的健康生长。相关农业部门需要积极培育研发更多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如果花生所选种植品种自身具有一定的抗病性,那么病虫害防止过程中会减少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对于病害防治主要是茎腐病和叶斑病,在花生结果期需要喷施相应浓度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以及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连续喷施1至2次。

4.3进行适时收获

选取合适的收获时间是实现花生高产的最后一个环节工作,如果实际收获时间拟定较早,那么花生果实的产量会较低,各类不合格果实数量较多。如果实际收获时间较晚,遇上了自然恶劣天气,那么会导致大量果实掉落并且腐烂。所以种植人员需要及时掌握花生成熟信息,第一时间采取收获措施。大多数花生到生长后期阶段,茎叶中的养分都输送到荚果当中,叶片逐步变绿,植株也终止了生长过程,荚果硬度提升,外壳饱满,种皮展现出粉色,此时进行收获的花生质量较高。

5结语

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有效防治,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栽培时要按照相应花生生长特性和对土壤要求进行栽培。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则需按照不同病害和虫害的特性,来选择与之相适的防治措施,才能实现保障花生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花生高产栽培肥水管理技术[J].顾海英.农民致富之友.2017(18).

[2]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高永慧.农业与技术.2018(16).

[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郝桂红.农业与技术.2017(01).

[4]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赵春.农民致富之友.2017(18).

[5]浅谈花生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洪集侨.农民致富之友.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