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扶贫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对策

何振红

甘肃省兰州市审计局620100

摘要:我国存在两个一百年计划,其中一个就是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其中建设的重难点就是偏远的贫困地区。在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开展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加迫切。为了使扶贫资金可以用到合适的地方,必须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督,通过对专项资金的规范与管理,进一步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扶贫资金;审计;监督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可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下必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人民的经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逐渐出现两极化的现象。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改善偏远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象,我国设立了专门的扶贫资金,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逐渐提高普困地区与偏远地区的生活水平与居民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国务院的第26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审计部门要从公共资金审计为重点,持续做好民生、扶贫、‘三农’和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工作。”这充分体现出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民生资金审计的重视,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审计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扶贫资金审核的重要性,同时把自身工作实践与各地区的现状相结合,加强对扶贫资金审计的研究,努力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1扶贫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适当的审计监督模式

我国开展扶贫资金民意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扶贫资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尽管各级审计机构应景采取了相应措施来解决此类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于审计资金的监督管理,但是对于审计扶贫资金的审计依旧不完善,仍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通过具体的问卷答案,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各审计机关采用的方式是“同级别审计”。同时也赞同“上级审计下级”和“上下级交互审计”的方式,因为这样的审计模式可以弥补“同级审”中所存在的缺陷,有利于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但是在问卷调查结果结果中显示,仍然有一些反对的意见,大约有26%的审计机关不同意“上级审计下级”,有37%的审计机关不同意“上下级交互审计”,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在这样的审计方式下,存在审计人员不了解项目资金的具体情况现象,不仅不利于审计监督工作的进行,同时还加大了审计监督的成本。

1.2扶贫监督制度存在不足

当前的扶贫审计监督制度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这给我们的审计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减弱了扶贫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高效性,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审计工作往往是在事后进行监督。这样做便会导致对于扶贫地区的项目缺乏一些前期的评价与论证,只能够在事后进行查错纠弊,无法做到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防范与控制。同时,审计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审计的重点放在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之上,这样就很难发现一些项目上的失误,也就错过了对于扶贫资金流向进行调整的机会。单一、固化的审计模式固然便于操作,但是却很难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没有完成由资金使用审计到效益审计的转变。

1.3缺乏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体系

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由于管理能力的不足,给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导致扶贫资金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扶贫资金的来源繁多,同时主管资金的部门也多,导致扶贫资金很难集中起来,无法对扶贫项目进行准确的资金分配,也就导致了资金运行时出现高成本、低效率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具体表现有:把扶贫规定置之不理;通过暗箱操作把扶贫资金分配到非贫困地区、非贫困户之中;面子工程;扶贫资金账目管理不严;相关责任不清晰;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报账制度逐渐沦陷为某些人员套取扶贫资金来中饱私囊的工具。

2完善扶贫资金管理的措施

2.1采用先进的审计方式与手段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想要提高扶贫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要选择趁手的工具,也就是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手段,诸如内控制度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等审计方式与审计理念。这样的先进理念可以很好地帮助审计人员在总体上对审计对象进行掌控,准确把握住工作的重点,进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我们在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的时候,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探索如何运用先进理念与方法,切忌生搬硬套。我们也可以在扶贫资金审核中加入计算机的应用,推广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建立一个扶贫项目的专用数据库,把每一个扶贫项目的基本资金使用情况都录入到数据库之中,并且定期进行维护与更新,为今后的扶贫资金审计奠定良好的资料信息基础。

2.2推进扶贫资金的效益审计

资金扶贫的开展对象是贫困地区,我们可以定期对扶持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统计,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做到“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突出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重点揭露在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区经济效益等问题。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把经济审计的关键放在如何促进存进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之上,杜绝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滥用私权套取扶贫资金等现象,同时对于项目失败的扶贫资金损失进行问题分析,从改进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等几个方面同时入手,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扶贫资金效益的审计建议,争取早日引起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3推进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化与规范化

我国对于资金扶贫的审计力度日益加大,但是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遏制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一些违纪行为仍会在长时间内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于扶贫审计工作的工作力度,同时把扶贫资金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与制度化,进一步加强管理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和单位的威慑力。

3总结

总而言之,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与使用情况的好坏,与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紧密相关,开展资金审计和监督管理,有利于管理扶贫资金,使每一笔扶贫资金都可以落实到需要它的贫困地区与贫困户之中,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视与扶持力度,逐渐提高麸皮资金的使用效果与扶贫成果。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部门要把握住资金审计的重点,严把资金审计的质量关卡,这样才可以使我国的扶贫资金效益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为平,赵毅.扶贫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重点[J].审计与理财,2013,(10):17-18.

[2]杨秀芝.财政扶贫资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07.

[3]樊剑华.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5,(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