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工作中的潜在性失误与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麻醉工作中的潜在性失误与对策探讨

王成

王成

(威海海大医院麻醉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在医学技术发展的流程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术方法促进患者的恢复是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当前麻醉工作中的潜在性失误,并且谈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麻醉工作属于当前临床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是临床手术的关键步骤。麻醉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麻醉给药的操作、麻醉时间的控制、选择正确麻醉位置、合理用药,选择正确麻醉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失误问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麻醉工作;失误;解决;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1-0321-02

当前医院的麻醉人员和环境设施存在一定的差别,出现了一定的麻醉意外问题以及失败问题。在这些麻醉失误中,可能是由于年轻医师的经验缺乏或者经验丰富医师的过度自信。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思想层面的轻视导致麻醉失败。相关麻醉医师的基础理论能力不扎实,没有准确判断病情都可能导致意外和失败。

1麻醉工作的潜在性失误

1.1麻醉医生的人为失误

第一,在麻醉之前漏诊和误诊,没有正确估计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麻醉之前循环并不稳定,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麻醉药抑制循环等等。术前患者可能存在严重高血压病但是没有进行纠正,患者存在肾功能衰竭问题没有进行纠正。第二,麻醉有危险性或者禁忌症,麻醉器械准备并不周全,没有从思想层面提起重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者药物中毒之后没有及时抢救等等。

1.2没有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

主要是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的选择问题导致的死亡或者失误,这属于比较常见的麻醉失误原因。根据国内报道,因为这方面原因导致的围手术期心搏骤停大概13%。同时,在发现管理和麻醉操作不当的时候,没有及时处理问题进而引发失误。在围手术期间没有严密监测,特别是手术之后和手术过程中没有进行严密监测,可能是没有检测设备或者检测设备失灵。

1.3机械因素和技术局限因素

在麻醉机械方面,可能出现监护仪失灵问题,导致监测仪错误显示或者报警失灵。麻醉剂可能出现故障,包括挥发罐故障以及呼吸机故障。麻醉供气系统等外围设备也可能出现设备故障问题。在麻醉用物方面,也可能出现问题。当前阶段的麻醉技术和理论存在局限性。麻醉方法本身可能存在缺陷。同时,麻醉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麻醉机械可能存在设计局限。

2麻醉工作中避免失误的思路

2.1提升事故重视程度

当前背景下,麻醉工作的属于医院科室的从属,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医院在重视程度上存在不足,麻醉医生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慢。也存在设备落后,以及麻醉药品缺乏不配套的问题。如果出现事故,就会影响到抢救的时机,进而出现负面的后果。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他们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影响到自身创造性以及积极性的发挥。如果麻醉的队伍缺乏稳定性,是不利于自身梯队建设的。在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的时候,常常是从麻醉医生查起。一些人根据手术大小来评定麻醉的风险,但是其实不管手术大小,都需要确保麻醉的安全平稳。

2.2重视麻醉队伍自身的建设

当前的麻醉学是基于医学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一门学科。临床麻醉属于当前医院的重点工作,所以相关医生需要精通相关的麻醉技术,并且掌握规范的复苏和抢救技术。了解手术的疾病以及相关的延边,了解麻醉和疾病的相互关系,并且对于生理变化、解剖等知识有着深度的了解和认识,了解麻醉的具体药理。只有全面了解围手术期患者的机体变化问题,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并且及时处理相关的问题。仅仅具备基本麻醉技术,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和任务。如果当前的麻醉专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可以大胆创新或者更新观念,是可以有效减少当前的医疗事故的,实施继续教育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1]。

2.3构建有效的麻醉抢救应急预案

必要的设备是可以弥补麻醉医师的失误,虽然一些设备可以提前比麻醉师感知到问题,但是这些设备当时不能代替麻醉医师的感官。在当前的使用过程,需要形成听到报警之后排除原因,再检查检测仪器错误报警的问题。在出现麻醉失误之后,需要果断并且清醒判断。如果当事人面对突发事件采取惊慌失措的态度,就会导致抢救的局面难以掌控。在出现紧急问题的时候,需要首先叫人帮忙,这样可以有效处理相关的问题[2]。

2.4构建严格的规章制度

为了防范麻醉医疗失误,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利用完整和严重的制度来规范当前的麻醉流程,这样可以减少工作差错和失误,避免出现严重麻醉事故。需要把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当作麻醉医师的自觉行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于避免医疗纠纷以及提升麻醉质量有着较强的意义。当前需要应用科学的风险控制以及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完善和制定麻醉过程的准则、规程以及标准,减少麻醉带来的并发症和事故,这样可以提高麻醉的质量[3]。

在麻醉工作制度的实施中,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管是哪种手术,都需要提前检查患者的身体,这样可以全面评估和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并且评价患者的器官耐受力,并且需要让患者了解麻醉质量和方法,获得患者以及相关家属的配合和理解。第二,需要通过对于患者的评估,拟定麻醉方法。麻醉方法不是引发事故的原因,实施的全过程则属于重要原因。拟定麻醉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可以结合手术和麻醉条件的要求,利用麻醉医生的能力来进行科学估计,这样可以考虑到麻醉不良因素、方案相关的药品和设备等等,复习和检查重要并发症和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处惊不乱以及有的放矢。第三,加强责任心并且严格操作[4]。这样可以及时处理和发现问题,保持患者的系统平衡。对于看似简单的麻醉和手术,不能完全依靠经验少、进修以及实习的医生独自完成。第四,手术相关人员需要密切配合,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引发失误,进而为患者带来经济损失以及病痛。第五,需要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并且注意保存以及整理。及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对于疑难危重的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处理,这样可以做到有所收获并且不断进取。第六,需要在手术之前检查相关的麻醉设备,这样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熟悉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原理也是比较必要的过程。需要重视对于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第七,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定期随访患者,并且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需要积极总结和评价本次麻醉。与此同时,需要制定关于围手术期的麻醉工作具体标准。这方面的标准是麻醉工作规范化的关键,也是确保整体麻醉质量的保证。需要从临床实际出发,对临床麻醉的患者资料和进行分析,对于容易出现麻醉失误的环节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找出解决的方法。具体的内容包括麻醉环境标准、麻醉记录标准、麻醉工作质量标准、麻醉工作方案以及麻醉工作职责等等[5]。

综上,当前背景下,需要构建完善的麻醉学安全控制体系,这是必须实施的工作。我国当前缺乏全国性的数据统计,在麻醉操作和行为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不良事件控制体系等等,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低失误率,还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忠义,刘学峰,张同军,孙学飞.麻醉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31)

[2]蔡强,陈彪.内蒙古医学杂志.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观察[J].2010(11)

[3]黄贤文,陈其标,黄英,高涛,莫惠飞.帕瑞昔布钠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对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03)

[4]徐康清,古芳,陈坚伟,林世清,蒋小扑,黄文起.对麻醉学本科实习生进行医疗风险教育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11)

[5]于军,王云.论现代麻醉医师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医院管理.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