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高职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蒋鹏珠

山东省济宁市崇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蒋鹏珠272000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长期远离书本,远离文学,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只知埋怨,心灵里充斥着生活中的精神垃圾,就像堆满陈旧杂物的阳台,蛛网乱结,尘灰覆盖,如何会活得从容、快乐?我想只有?常阅读,心情感到踏实,感到宁静,就会知苦不苦,识甜愈甜,使我们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所以只有通过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一种精神与气度,有了一种大气,才会有一种超越,否则只能永远做一名期期艾艾的小教员。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更是一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之课。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修养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历史悠久、教学传统优良,有利于培养汉语专业人才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国近代教育伊始,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也开始有了雏形。近些年来,汉语言文学课堂更是被众多的着力于培养作家、文学知识分子的老师看重。汉语言文学教育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语言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同时注重学生个人素质修养的培养,因此,课题教学主要以文学鉴赏为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在文学鉴赏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认真思考,探索创新。教学中,如果自己没一点文学素养,不懂得汉语的表达式极其灵活的和高度自由的,语意、语用远远重于语法,具有重情境、重神韵、重意会、重虚实等特性,你是触摸不到语文的真正内?。我曾听过两名语文老师的观摩课,都是讲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论文凭两位老师都是大专院校毕业,但讲课的效果却不同。究其?因就是一位对莫泊桑的其他作品读得很少,只是机械地把《我的叔叔于勒》按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拆卸一番。而另一位则读过莫泊桑的绝大多数作品,领悟到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对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有了解。教师对课文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剖析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授课效果好。此外他还很爱动笔,并有些短文发表,这就是文学修养的表现。讲课的效果有高下之分,应该与他们的文学修养不无关系。

一、文学鉴赏中的“知诗人,解诗题”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这句话清楚地表明文学作品对于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所以,如果要想理解一篇诗词,首先要清楚作者身处的时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是作者创作的背景,有助于我们准备把握诗词中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词,就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人生?历,内?精神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在具体的操作中,它可分成以下两个小步骤:

第一,课前要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多了解作者创作的大背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多种学习资源并尽可能地运用这些资源来为诗词鉴赏服务,通过多种资源渠道等探寻作者的见闻,例如,众所周知的诗仙李白就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生性豪爽而且极为喜酒,这些在其作品中都有体现。课前查询预习,了解诗人: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媒体等资源进行查找、探询诗人的?历、主要成就以及一些有趣的趣闻轶事,来了解诗人。

第二,通过诗词的背景了解诗词的?义。诗词的创作必然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作者往往是由于其身处的环境或所?历的事情而有所感慨。因此,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了解和资料收集,锻炼其多方面能力。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理解诗词?义和意境,正确把握诗词的感情线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己来收集、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助于对诗歌整体感情基调的把握。

由此看来中学语文教师要有相当的文学修养。中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文学修养,就很难上出精彩的语文课。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接触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语文知识,汲取文学的?液,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成名人士在谈到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时,常常会回忆起启蒙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所以,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走向大语观不可少的条件。虽然人文性是一个被频频爆炒的词语,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体现人文性,却是不容易的。如果一个教师有较好的文学意识,那么他在教学实践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渗透人文的东西,对学生起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文学?典是人文观念的基础,人们心灵的故乡,许多人文理论来自?典。学生时代读过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些,都是人文?典之作。如果自己无从知晓,人文性只能成为时髦的口号。对于祖国灿烂的文化我们更应该多去学习,如庄子的逍遥游,孔子的颠沛流离,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君子好逑的《诗?》,魂兮归来的《楚辞》,皎洁的汉宫秋月,珠落玉盘的琵琶,李太白的怀中酒,曹雪芹的梦中泪,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的。。。。。这些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文学鉴赏中的“抓字眼,明文意”

汉语言文学具有特殊的特征,比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但是这些都不易教学,造成了教学当中巨大的障?。所以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会运用灵活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解析。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调、扩等。“留”指的是在进行文学教学当中要刻意的保留古文当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物名等。比如《赠汪伦》中的“李白”“汪伦”“桃花潭”等名词,要在解释的语义当中保留。“补”指的是将古文当中舍去的重要内容进行补充,特别注意古文当中常会出现的留白或省略成分。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就要补充省略的主语以及宾语。“换”指的是古语当中与现代词汇意义不同、用法不一致的词语需要进行更换。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等,都要与现代用法进行互换。“调”指的是对古诗当中所运用的众多词汇的顺序进行调换。比如“林暗草惊风”中“林暗”在现代用语当中应当调换为“暗林”。这样就能使得古诗通俗易懂。“扩”指的是将承载意义较多的词汇进行展开。比如“孤舟蓑笠翁”应当展开为在孤单的一条小船上,有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如今运用的语文教材都精简了众多优美而华丽的诗词,构思新颖,语言用法有代表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住古诗当中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的剖析古诗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当中,应当把握住古诗当中诗人对家人、兄弟的思念之情,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诗人的抒情手法与表达方式。在“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中就出现了两个“异”字,更能表达诗人感受到自己目前举目无亲的处境,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的“倍”字,是一个量词,能够衡量诗人想念家乡的程度。而整个故事后面出现了“遍”“少”等关键字眼,抒发了诗人兄弟无法及时相见的痛恨与思念。所以这些词汇都是教师能够利用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部分,引导式的教学可以在这首诗词当中顺利进行。不要囫囵吞枣式地进行?译,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与鉴赏力。

语文教师应多读些文学作品,这是提高文学修养的主要手段。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确实紧张、辛苦,没有大块时间来读文学作品。我们也不提倡非要闻鸡起舞、见缝插针,但要有自我提高文学修养的决心毅力。临睡前的随意??,饭前饭后的浏览。课本中作家作品要读,课本之外的名著要读,近期报刊杂志的优秀文学作品也要读,日积月累也能读不少文学作品。另外在阅读时有意识地摘录一些名人警句,也是丰富自己的思想、增长知识、积累教学备用材料所必不可少的。

常动动笔,写些下水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的又一途径。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能熟练驾驭课本,还应是作文章的笔杆子。一般来说教师写成型的文学作品有困难,教师可以多侧面练笔,初一写个小故事,刻?一个人物,写一段景物;初二侧重写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初三练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及小议论文。可以和学生同步进行,给学生留一篇命题作文,自己先动动笔,既从中体味了写作的甘苦,也锻炼了文笔,又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依据。

此外,假期游游名胜,闲暇接触一些有文学功底的长者欣赏电视里音乐、小品、相声、戏剧美术节目。久而久之就能使自己更文明、更博识、更幽默、更能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这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尤显重要。如果一个教师的书橱里各类书籍总是装得满满的,能博览群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而又喜欢写作,他的文章常见诸报端,学生自然会对这个教师产生崇敬之意,无形中学生会自觉模仿教师的行动。

三、文学鉴赏中的“想意境,悟内?”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对于诗词的理解,贵乎于“悟”,汉语言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如何使学生很好的想象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进而深刻地领悟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运用到其中,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读者的感染力是相当强烈的,因为作品本身包含了无与伦比的意境美、语言美、情境美等。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诗词一旦没有了感情也就不会成为佳作,作者的感情就是赋予诗歌的灵魂,有了灵魂才有活力。汉语言文学中的古诗词虽然字数较少,但是短短的几行诗词对情感的表达却是淋漓尽致的。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短短几行诗句表达了鲜明而又朦胧的意境,称得上是韵外之致的?典作品。毋庸置疑,古诗歌的意境美是?由简短精炼的诗句表达的。古诗词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看其语言是否精炼、是否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意境。我们看到的古诗词大多遵?了“对仗”“押韵”“平仄”等要求,这给古诗词凭添了优美的意境,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带来优美的享受。评判古诗语句精美的标准,是看其语言是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的艺术境界。古典诗词的韵律大大增加了汉语言的表现力。诗词的对仗表现出诗句形式的建筑美,而押韵和平仄,则在听觉上造成诗的音乐美。节奏鲜明的诗词具有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韵致,读起来朗朗上口,沁人心脾,豁人耳目。

高职汉语言的教学特别需要看重诗词作品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境美,通过这些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思想内?,使之文学修养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不仅是新课改对于汉语言教学的要求,更是汉语言文学的文学属性能够在新课改之下发挥出最有利的优势,更好地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利用诗歌教学提升个人精神意境,让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一方面,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文学鉴赏教学的“文学性”这一属性,使得它能够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发挥自身优势,使得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更加突出。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长期远离书本,远离文学,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只知埋怨,心灵里充斥着生活中的精神垃圾,就像堆满陈旧杂物的阳台,蛛网乱结,尘灰覆盖,如何会活得从容、快乐?我想只有?常阅读,心情感到踏实,感到宁静,就会知苦不苦,识甜愈甜,使我们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所以只有通过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培养一种精神与气度,有了一种大气,才会有一种超越,否则只能永远做一名期期艾艾的小教员。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更是一位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