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慢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

马占杰

内蒙古扎兰屯市人民医院162650

【摘要】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根据发生机理的不同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外为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受阻所致,而交通性脑积水由于脑脊液的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分泌过多所引起。

【关键词】慢性脑积水;手术治疗

1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把一组带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置入体内,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它是随脑室一腹腔分流管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展的。其适应证广泛,可适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后天性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以及患儿无严重智能缺陷、大脑皮层仍有一定厚度的先天性脑积水。其手术操作简单,分流效果好。是当今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1.1手术适应证

①各种原因和类型的脑积水;②某些不适于作脑室一心房分流术的脑积水病人,包括脑室空气或碘油造影后,脑室内仍残留空气或碘油者;③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者,也可作脑室腹腔分流,但如含量过高也不宜作此种分流,因有堵塞阀门装置的可能。

1.2手术禁忌证

①颅内感染尚未控制者;②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③妊娠期妇女;④头颈部或胸腹部手术区内皮肤有感染者;⑤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超过5g/L,或有新鲜出血者。

1.3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脑室穿刺后,CSF要少放,以免颅内压急剧下降导致硬膜下和/或硬膜外出血,甚至血肿形成;②行侧脑室枕角穿刺时分流管脑室端置入8cm以上,使分流管头端位于室间孔前方,该处无脉络丛,不易阻塞脑室管开口;③分流管入腹腔处勿打折,否则影响分流效果。

1.4术后并发症

①分流管梗阻:是脑室一腹腔分流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8%,梗阻后死亡率13%。梗阻的原因主要有大网膜粘连包裹,纤维素块堵塞导管,腹膜粘连,也可因出血感染以及肿瘤脱落细胞使分流管管腔内栓塞;②分流感染:其感染率是20%,感染后死亡率是18%。颅内感染表现为脑膜炎、脑室炎,腹部感染表现为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再者就是分流失败后需重新调整分流管。③颅内出血:一般认为与脑室压过低或手术损伤有关,手术要求减少GSF释放,用有抗虹吸活瓣的分流管,严格把握穿刺针方向减少穿刺次数。

2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

2.1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在梗阻性脑积水中,脑脊液的吸收机制不受影响,因此可以应用所谓内分流技术。从那时起,第三脑室造瘘的不同方法相继出现,如经皮穿刺、立体定向方法、内窥镜技术等。经皮第三脑室造瘘术已经不用,因为其死亡率极高。即使应用立体定向的方法也有大约5%的死亡率。应用内窥镜做第三脑室造瘘术则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神经内窥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术有其独到之处,可以在直视下通过解剖定位,准确达到第三三脑室底,并在直视下确定所造瘘口的大小,且可以准确地避开基底动脉及其分支,避免造成术中大出血。术后CT和MRI检查对确定造瘘成功与否很有价值。同时更应注意手术前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大约60%的病人表现为第三脑室造瘘后神经系统缺失有改善,而无脑室大小的变化。导水管狭窄也可应用内窥镜打通或成形,部分狭窄的病例可应用内窥镜将特特制的扩张球囊导入导水管进行扩张术,必要时可置入支架,以防粘连而再度形成狭窄,对导水管端口仅有薄层膜状梗阻的病例,可以在内窥镜下应用手术器械将其打通。

2.2脉络丛电灼术

对于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脉络丛凝固的方法,通过减少脑脊液的分泌使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使脑积水的发展得到控制,术中只需对脉络丛的绒毛进行凝固即可。该手术适用于进展缓慢的交通性脑积水,而对进展迅速的脑积水若在行脉络丛凝固以减少脑脊液分泌的同时再外加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可使部分难治性脑积水得到控制,因为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分流管阻塞,其中大部分为分流管颅内端被脉络丛包裹所致。而脉络丛凝固后再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者,分流管颅内端被包裹的机会大大减少。对于一些难治性脑积水,采用常规脑室一腹腔分流常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对于难治性交通性脑积水,内窥镜下脉络丛凝固术不失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进展缓慢的交通性脑积水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2.3透明隔造瘘术

临床上常见室间孔粘连,会引起一侧脑室扩大,如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在内窥镜下行透明隔造瘘,或行造瘘加脑室腹腔分流。对室间孔周围肿瘤拟行非手术治疗的病例,也可以在内窥镜下行病灶活检,同时透明隔造瘘,再做单侧脑室腹腔分流。对于各脑室互不相通的分隔脑积水,采用单一的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只能解除部分脑室腔的积水,而在内窥镜下将分隔造瘘打通后,便可使各脑室腔相通,而使脑室腹腔分流术有效。临床上常见室间孔粘连,会引起一侧脑室扩大,如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在内窥镜下行透明隔造瘘,或行造瘘加脑室腹腔分流。

2.4辅助、导向置管术

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中,可用内窥镜导向,将脑室端分流管准确放在脑室额角,避免因脉络丛的包裹而导致的分流管堵塞;对于脑室端分流管管梗阻的患者,可能是由于脑室端局部有粘连或因分流后脑室缩小使脑室端被脑实质包绕,此时可在内窥镜下分离粘连,调整或更换脑室端分流管。有学者采用神经内窥镜及腹腔镜联合的方法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目的是为了将分流管脑室端准确放置在侧脑室额角,避免因脉络丛的包囊而阻塞导管开口;同样借助腹腔镜可将分流管腹腔端放置于大网膜不宜到达的部位——旰膈间隙,尽可能避免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因堵塞导致的失败。

参考文献:

[1]汤浩,雷霆,李龄.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2]吴有志,徐善水,江晓春,李真保,方兴根,潘先文.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2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年10期

[3]考宏盛,刘业俭,董克辛,隋全英.脑积水三种分流术后主要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