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红血病1例

/ 1

以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红血病1例

蔡黄琴

蔡黄琴(贵州道真县人民医院贵州道真56350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083-01

【关键词】不规则流血异常增生红血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患者韩某,女,34岁。主诉:近两个多月来,持续阴道不规则流血,自觉头晕、全身乏力、心悸。于2008年11月专程来看妇科。经检查后,大体排除妇科情况,随即申请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Hb42g/L、RBC1.68×1012/L、WBC2.7×109/L、N62%、L38%、PLT50×109/L,外周血片提示见大量幼稚细胞。于建议之下住入本院内一科进一步作骨髓检查。入院体检:主诉:近来频繁阴道流血、全身酸软、行走无力、头晕、纳差、骨关节痛。体查:T37.8℃、P120/min、R20次/min、BP90/60mmHg。贫血貌,心肺未闻及异常,肝脾轻度肿大,周围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B超及CT未发现局部肿块。入院第4天做了髂骨穿刺行骨髓细胞分析,以明确诊断。

1.2髓片分类原粒0%、早幼粒2%、中幼粒6%、晚幼粒8%、杆状核5%、分叶核1%;原红10%、早幼红18%、中幼红20%、晚幼红27%;成熟淋巴细胞3%。

1.3髓像特征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值0.3,出现倒置。

粒系极度受抑制,各阶段粒细胞显著减少,形态大致正常。

红系异常增生,各阶段有核红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巨幼样早幼红细胞。原红及早幼红细胞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粗。胞浆深蓝灰色,常见伪足。易见双核及丝状分裂核红细胞。多数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

淋巴及单核系统均受抑制。

巨核细胞少见,血小板单个散在。

全片未见寄生虫及转移癌细胞。

1.4化学染色PAS反应阳性。

1.5外周血片易见有核红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稀少,血小板少见。成熟红细胞如髓像。

该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及髓像特征,本实验室诊断为急性红血病。

2讨论

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血液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多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为多见。该病例以妇科临床表现为主要症状,并且骨髓中以单纯红系统异常增生,粒系统及其他系统均受抑制,实为少见。AMLM6型(红白血病)骨髓像中,以粒、红两系统同时增生,并伴血小板减少。此病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红血病,骨髓以红系异常增生,其他系统均受抑制;中期——红白血病,骨髓中除幼红细胞增生外,幼粒或幼单核细胞亦同时异常增生;晚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值得注意的是:红白血病与白血病伴有红细胞增生者是不同的,前者常伴幼红细胞巨幼样变,核染色质粗,易见丝状分裂核及双核红细胞,且PAS反应阳性,后者则无。红白血病患者有一部分病人可以经过典型的三期演变过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始终是骨髓中红系统增生;还有一部分患者则是粒、红两系细胞同时增多。

该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复查血常规,外周血像仍然见大量幼稚红细胞,家属拒绝骨穿复查骨髓像。随访,因经济等原因,未外出进一步治疗,出院半年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