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浅析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刘国峰

刘国峰

湖南省常德工程勘察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由于修建隧道的周期较长,而且在修建隧道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产生影响,例如水文地质条件会在修建隧道工程过程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很容易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引起周围生态环境改变。为了能够避免和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的出现,有必要针对隧道施工环境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探讨。

关键词: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影响

引言:现如今,伴随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勘察时期和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均为了解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分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接着通过探究水文地质条件就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

现举例说明,某隧道工程勘察基本情况如下:

1.1地形和地貌:拟建场地在长期受风化以及剥蚀的丘陵地貌地带,该区域内冲沟发育,其冲沟的走向主要为北西方。该隧道工程的在建区由于长年累月受到物理风化及腐蚀作用,加上本身处于丘陵地形区,冲沟发育较为显著,其冲沟的流动方向主要为西北方,隧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内,山体总体延展角度大致为125°,同时,其相对高度差值为60米,隧道工程现场的地形坡度在20°~45°之间。

1.2工程建设的地质构造:由于隧道工程常会受到山体物理运动的显著影响,其内部区域的平相挤压力度较大,极易发生次级褶皱弯曲,同时,该区域内的山体发育还带有扭压性的白云质灰岩破碎带,然而,其规模相对较小,隧道的扭压性破碎带同隧道轴线条所形成的角度正好为45°,其发育中的方向大都为50°~70°,并朝着东南方向歪斜,这时的歪斜角度大致是60°。破碎带在该工程区域的地表延伸长度不是很确定,其平均宽度为7m,其影响范围大概为20m。区内的岩层总体倾向大约为NW60o~NE25o,其倾角为10o~25o,由于其局部容易受到地质岩层构造作用的影响,其倾角能达到85o,隧道轴线和岩层走向主要呈大角度相交。

1.3岩体结构:通常情况下,隧道下部岩体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因受到物理风化及地质构造作用力的影响,洞体的埋藏深度不尽相同,岩体结构自然各异,主要有破碎型镶嵌构造、碎石态的碾碎构造、破碎状块石构造等。由于该隧道工程的洞口段容易受到压扭性破碎带的影响,造成其泥质胶结和岩芯破碎,同时隧道区内的地表岩石存有节理裂隙,其层理发育,其中主要的节理有以下几点:第一,倾向SW40o,其倾角为70o~85o。第二,倾向SE60o,其倾角为70o~85o。由于节理裂隙容易受到区域的构造影响,出现扭曲变形,同时裂隙面闭合,只受分风化影响而产生开裂现象,裂隙之间的间距通常为2cm~3cm,其连通性比较好。

2.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

就当前而言,隧道工程区域内部的地表水尚未彻底发育,在上方缺乏积水补给,地表径流缺失。其中,隧道的进、出口段均发育成为割切程度较高的沟谷地带,在夏季汛期时,往往有较多的地表水汇聚于此。由于区域上部的覆盖层比较薄,岩石风化的裂隙较发育,造成地表水容易沿着这些裂隙渗人到洞室中去。地下水主要包括风化岩层中裂隙潜水以及第四系残积层中空隙潜水,由于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其地面标高和潜水位埋深呈现正比例关系,其流向主要从分水岭汇集到负地形,随着季节的变化,该工程场地地下水的动态状态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因主洞室的岩层裂隙不发育,微风化岩层的厚度较大,缺乏地下水的赋水空间,直接造成工程内部的地下水总量异常缺乏。经对工程区域内水质的检测,不难发现,本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均为极微,从这个角度看,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3.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3.1该区域的稳定性:通过这些图表,结合地质钻探以及调绘等相关资料,勘探出该隧道工程区内的地层容易受到挤压扭曲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该区域内,没有发现存在其他不良的地质构造以及新构造运动的迹象,由此可见,该区域的稳定比较好,便于隧道工程的建设。

3.2隧道进出口工程的地质相关评价:在左线进出洞口,隧道工程进入洞口的洞顶板,其层厚大都在2~4米之间,属Ⅳ类围岩,BQ值为310,构造类型是破碎态的压碎结构,其平稳程度较差,发育成洞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需严密考虑延长隧道,其出口处的洞顶板的厚度通常为3~8米,同进洞口相同,均属Ⅱ类围岩,是块石碎状的构造,其平稳性能相对较差,顶部板厚偏薄,极大地增加了成洞的难度。右线进出洞口,该洞口段长大概为35m,其地形较陡,坡度为35o,洞室的顶板厚度大约为20m。

3.3隧道洞身工程的地质评价:隧道洞身段的地形落差偏大,洞身山梁区段,埋藏的深度较大,围岩多以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节理的缝隙较为发育,从总体来讲,围岩的整体平稳性能相对一般。左线洞身的顶板厚度不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左线洞身的厚度大约为10~55m,其中围岩段的裂隙发育,属于碎石状压碎构造,其整体性比较差,不够稳定,Ⅲ类的围岩属于强风化页岩,BQ值为410,其顶板厚度为20m~45m,属于隐晶质结构,碎块状构造,其稳定性同样也比较差。右线洞身的顶板主要为强风化页岩,Ⅳ类围岩段容易受构造破碎带的影响,其围岩裂隙发育,属于碎石状的压碎构造,其整体性以及稳定性较差,Ⅱ类围岩是微风化页岩,BQ值为530,其岩体较完整,属于块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当岩石脱水以后容易出现干裂,当其受到物理分化作用以后,稳定性较差。

总之,本工程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但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相对轻微。

4.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4.1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粘性性土和砂土上。在实际的隧道施工中,粘性性遇水后其承载力会急剧下降,粉细砂的饱和状态比潮湿状态的承载力有所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可能是由于地面沉降、地面塌陷造成的。

4.2地下水的冻胀作用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尤其是严寒地区的隧道施工中,应该考虑到在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下水,因为水的特殊性,在严寒时会因冻胀作用而发生迁移和重新分布,形成冰夹层或是冰锥等,进而导致隧道地基或是其他结构的冻胀、融沉,使得隧道发生变形,轻者出现裂缝,严重时则可以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

4.3地质构造对施工材料使用的影响。在不同施工区域,因为会遇到不同地质情况(岩石的成分、结构的紧密程度等),这或多或少的会对施工中材料的使用产生影响,例如在地质构造较为疏松的结构中,地下水和地表水会严重影响地质构造的坚固性,同时也会对建筑材料产生腐蚀。因此,应该选择优质的抗腐蚀性和抗冲击能力强的材料,可以考虑采取在可能出现渗流溢出的部位铺设反滤层等措施。

结语

由于隧道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专业化要求较高的项目,因此,必须首先弄清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加强地质调查工作,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必须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在精确把握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现状后,科学划分地质类型,对工程施工提供合理的地质依据,给出正确合理的指导,进而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谭远发: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应用研究,铁道工程学报,2012,(4)。

[2]颜志伟:象山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铁道标准设计,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