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治疗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治疗作用

李兴良

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了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的1月~2013年的4月收治的8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腔化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年内的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是合理、有效的适量措施,能够减轻毒副反应,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腹腔化疗

近年来临床对化疗方法、化疗药物不断的深入研究,胃癌术后腹腔化疗越来越受重视且临床效果获得认可[1]。本文重点分析了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的1月~2013年的4月收治的8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病情符合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等证实诊断。②患者的临床病历完整,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均处于胃癌的进展期。③患者具备手术指征,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手术顺利完成。④术后患者具备化疗指征,均接受化疗。④患者无相关用药禁忌。⑤患者其他严重合的并症及凝血障碍。⑥患者在精神、沟通、意识方面无障碍,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且能够配合治疗。将符合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7~67岁,平均(57.4±5.5)岁;临床分期:Ⅲ期34例,Ⅳ期9例;其中腺癌38例,黏液腺癌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6~69岁,平均(58.1±5.8)岁;临床分期:Ⅲ期33例,Ⅳ期11例;其中腺癌41例,黏液腺癌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性质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严格排除手术禁忌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并在术后给予胃肠功能调节,体质恢复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如下:紫杉醇,静脉滴注,剂量为60mg/m2,于第1d,在用药前1d给予患者地塞米松口服,剂量为7.5mg,每天用药2次,持续用药3d,以预防患者出现水肿及过敏;5-氟尿嘧啶,应用输注泵(便携式)给予24h持续静脉滴注,每天用药剂量为750mg/m2,于第1~5d;顺铂,静脉滴注,剂量为20mg/m2,于第1~5d。治疗4周视为1个周期,共进行6个周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腹腔化疗,在化疗的第1、3、5d,先进配置好的化疗液(由2500mL生理盐水、100mg/m2顺铂及500mg/m2氟尿嘧啶组成)在横纹的水浴箱中加热,维持在45℃,嘱咐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先给予局部麻醉,协助其采取仰卧位,然后选取麦氏点做为穿刺点实施穿刺,垂直将套管针刺入腹壁,感到针锋的突破感消失时停止进针,将针芯拔出和输液管连接,匀速将化疗液灌注进腹腔,嘱咐患者每隔5min改变1次体位,促进药物均匀分布在腹腔中。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再应用其它抗肿瘤类药物治疗,同时采取止吐、水化、保肝、利尿、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必要时可实施GCSF支持,并施以悉心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调查,对比两组患者3年内的复发率及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接受在接受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接受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对照组患者接受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6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胃癌是近些年我国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更是在恶性肿瘤中排进前3,目前胃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重点[2]。有报道指出,我国现有胃癌患者约占世界胃癌患者总比重的44%左右,而在每年新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中有超过65%属进展期胃癌。关于胃癌的治疗,外科手术是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超过5成,特别是其中属胃癌早期的患者,临床效果相对理想,5年内的生存率高达100%,但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癌细胞清除率比较低,仍有不少患者存在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危险,导致预后并不理想[3]。对于此类患者,更需要除手术之外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限。研究发现,导致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癌细胞转移、复发的主要机制可能在于腹腔内在手术时就已存在微转移灶,以往术后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无法对腹腔内的微转移灶起到满意疗效[4]。

腹腔化疗是直接将化疗药物灌注至腹腔具有区域性、选择性的治疗手段,在针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在腹腔复发及肝转移方面治疗效果明显,具有静脉化疗所不具备的药代动力学方面优势[5]。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①高浓度化疗药物进入腹腔能够直接对暴露在腹腔中的癌细胞起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作用时间,也增强了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②药力经由肝脏代谢,是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患者全身的毒副反应有所减轻,耐受性也相应提高。③药物经淋巴管与局部的毛细血管吸收,在肝脏和门静脉中形成有效且持久的药物浓度,降低了肝转移的发生率。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年内的复发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腹腔化疗的优势和价值所在。表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化疗是合理、有效的适量措施,能够减轻毒副反应,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参考文献:

[1]李守淼,李保中,刘志强,等.胃癌术后早期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2):189.

[2]张树生,刘丹.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1):161-162.

[3]程春来,艾立清.胃癌术后静脉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26(3):18-19.

[4]阎婷婷.浅谈对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8):252.

[5]宁涛,白铁成,刘文娜,等.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1(8):9674-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