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

朱素华

莆田文献中学朱素华

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能力的培养上。一堂数学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设妙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新一轮课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数学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么问题,这里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如何巧妙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

“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更可怕的是养成思维上的一种惰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但提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反而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地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

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只顾自己讲,不用提问去引导学生;有的教师不停地问,满堂问。学生的学习变成教师强加的,而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往往出现学生“厌问、拒问、乱答”的现象,产生负效应。所以,提问要适量,要用提问来控制课堂的节奏。?

1.提问的总量要合适。需要问则问,能不问则不问。?

2.提问的频率分配要合理。有些研究者认为教学的起始阶段、中段、结尾时提问的频率较高。起始阶段用启发式导入教学情境;结尾阶段需要思维的深化或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在教学的中段,应让学生多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自主活动。总之,提问要使课堂一张一弛,有快有慢,学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

三、提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

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掌握好提问的适当水平这个度,关键是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现在发展区引向最近发展区,使提问呈现出水平递进的适当坡度。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可以运用测评的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评价、补偿,找到学生的现在发展区,据此设计提问。所设计的提问的目标要略高于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即达到最近发展区,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

四、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总之,精心设计一堂数学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