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例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153例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张小红叶柳

张小红叶柳(广东省第二工人医院广东广州51072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356-02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153名老年患者的调查,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对策,进而全面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命质量。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工人医院153名55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1994年10月拟定的标准建议统一设计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处于不同的反应阶段,其中73名(47.7%)老人有衰老感,70名(45.7%)有抑郁感,68名(44.4%)对生活没多大兴趣,71名(46.4%)有性格上的改变,65名(42.4%)有孤独感。老人主要的心理负担为经济困难(52.9%)、生活无人照顾(60.1%)。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应鼓励老年患者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纠正、调整老年患者异常的心理状况,进而全面提高康复进程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1]。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推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0.00%。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患者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2009年6-9月笔者对本医院的153名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对策,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53例,全部为2009年6-9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78例;年龄55至101岁,平均76岁;文化程度:小学52名,初中76名,高中21名,大学4名。所有调查者均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答卷。

1.2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1994年10月拟定的标准建议统一设计问卷调查[2]。包括身体健康、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和睦、居住条件、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心理卫生、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和体能检查等11项内容,总分33分,组织培训调查员按统一标准评分。共发出调查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调查中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处于不同的反应阶段,其中73名(47.7%)老人有衰老感,70名(45.7%)有抑郁感,68名(44.4%)对生活没多大兴趣,71名(46.4%)有性格上的改变,65名(42.4%)有孤独感。老人主要的心理负担为经济困难(52.9%)、生活无人照顾(60.1%)。

3讨论

3.1老年人常见心理护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3.1.1老人有身心衰老感: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1.2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3.1.3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3.1.4对生活失去兴趣:老人由于不适应离退休生活,老沉湎于在职时的风光,老是对新一辈横竖看不惯,这无疑会引发不平、身体不适、对生活失去兴趣等新的心理问题。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是否适当也直接影响到晚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2护理干预对策

3.2.1护士应全面收集资料,做好心理评估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和睦、居住条件、经济收入、营养状况、心理卫生、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和体能检查等情况做系统评估,并针对病人的不同反应,视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

3.2.2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本调查发现,62%的老年患者从未听过心理健康服务。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向老人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护患沟通,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诱导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在病区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充实精神生活,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3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在平常工作中护士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指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其次,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和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由协助—半协助—完全自理,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老人生活自理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护理效果就要求临床护理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一份特别的爱心与耐心,以加强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卫生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3]。

3.2.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作为可重复利用的外部资源一直受到康复医学的关注,它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急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抑郁的发生。

4小结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患者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鼓励老年患者采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纠正、调整老年患者异常的心理状况,进而全面提高康复进程和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15.

[2]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人容及评价杯准建议(草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37

[3]赵婉莉.人中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