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烧伤手术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儿童烧伤手术的心理护理

徐婵玲黄丽云

(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汕头51501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烧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6例1~14岁烧伤手术患儿,分析他们术前的心理状态,做好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护理,使他们消除阴影,更好地配合麻醉和手术。对干预前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治疗依从性提高(P<0.01),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烧伤手术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其尽早康复。

【关键词】儿童烧伤手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282-02

烧伤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经常可以见到的创伤形式,是指外界物质对身体造成的热损害,这些外界物质包括火焰、热液、电和化学物质。所有年龄都可以受到烧伤影响,其中儿童发生烧伤的情况较为多见,而且,由于儿童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烧伤容易造成儿童生理的严重损害,还可进一步引起心理层面的创伤,导致患儿手术及后期康复疗效受到极大的干扰[1]。我院分析并观察了烧伤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我院收治的126例烧伤手术患儿,年龄1~14岁,平均年龄(3.96±1.54)岁;男童79例,女童47例。烧伤原因及烧伤面积分布如表1所示。

1.2护理方法

将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介绍给孩子的父母,使孩子与父母能够更好配合。当孩子哭泣和挣扎时,护士应该耐心地安慰孩子,用轻触和言语的鼓励,以及展示玩具,看卡通等等,抚慰孩子的情绪。对极度不合作的患儿需与其家长将其进行束缚,避免操作中的事故发生,坚决避免恐吓和胁迫。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就学校、课堂生活等方面话题进行交流,比如谁是最勇敢的孩子,谁是最受欢迎的老师,谁是最胆怯的孩子,谁喜欢哭闹,谁喜欢帮助别人等,有意识地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积极的鼓励,赞扬,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慢慢消除恐惧心理,进而主动配合。可以给患儿讲英雄人物事迹,激发患儿勇气以及信心。术前与孩子及其父母充分沟通,获得他们信任,耐心向孩子的家长解释,告诉他们医生的操作技巧和程序,并介绍其他患儿的成功经验。安排与其他孩子进行沟通,逐步增强信心,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确保麻醉和手术能够如期顺利进行。加强术后巡视。患儿在手术后,注意询问其是否有不适,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多说些鼓励和安慰他们的话。一般可以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反应。建议监护人多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以保持孩子的良好心情,提高依从性。

1.3观察项目

对干预前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考察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分离性焦虑、控制感丧失以及恐惧[2]。治疗依从性主要考察患儿遵医嘱行为,以患儿能完全遵医嘱接受治疗为完全依从[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均以n/%表示,采取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治疗依从性提高(P<0.01),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烧伤儿童部份病例要多次手术,故儿童对多次手术存在恐惧等特殊心理状态。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身体各方面发育不完善,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好奇心较强,容易引起烧伤。由于儿童的皮肤较薄,屏障作用弱,免疫力较差,康复后易留下疤痕并造成畸形,使患儿及其家长心理负担加重。故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根据烧伤手术治疗的特点,我们分阶段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术前、术后的不同特点,结合病情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我们注重改善医疗环境,改善服务方式,加强医疗技术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施护,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126例患儿分离性焦虑、控制感丧失以及恐惧的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治疗依从性则明显升高(P<0.01),可见从恐惧治疗到接受治疗,患儿干预前后的态度逐渐转变,他们从自卑、抑郁,逐渐变得乐观、积极,这有利于帮助家长摆脱自责和怨悔、厌恶、淡漠等不良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4]。

总之,心理护理是烧伤儿童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烧伤儿童及其家长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使患儿全身心接受护理,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勇,许瑾,章祥洲,等.1522例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4,9(5):506-511.

[2]刘晓虹,叶旭春,李峥.护理心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23):963-964.

[3]纪笑艳.护理干预对提高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效果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201-203.

[4]龙雪丽,李德新.烧伤患儿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