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刘孟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总结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行无痛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无痛分娩产妇50例。参照组产妇行传统分娩生产,实验组产妇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后疼痛分级情况以及产妇具体分娩方式。结果:实验组产妇疼痛分级Ⅰ级+Ⅱ级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另外,组间产妇分娩方式对比,实验组顺产率高于参照组且剖宫产率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改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剖宫产;疼痛分级;阴道顺产

引言:

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产妇对于无痛分娩的要求变得高且严格,这对医疗单位工作提出了挑战[1]。所谓无痛分娩,是指为了降低产妇分娩中的疼痛所采取的方法[2]。产妇分娩中,由于初为人母的担忧、对于手术的恐惧,出现了心理紧张甚至是焦虑问题,而这些应激反应都将直接影响到产妇、新生儿的健康。对于产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疼痛问题的缓解,能够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同时,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有研究指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实施价值明显,满足产妇对于无痛分娩的诸多需求[3]。本文就我院产妇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总结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实施价值。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总计100例。所有实验产妇均符合《孕妇分娩类型》相关标准[4]。产妇年龄在22岁到36岁之间,年龄均值28岁;产妇身高150-172cm,均值(163.2±4.2)cm;孕周在36-42周之间,均值(38.3±1.1)周;产妇无妊娠并发症问题。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组间年龄、孕周、身高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本组50例产妇均行常规传统分娩生产,不采取任何减压、镇痛护理。

实验组:本组50例产妇均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采用0.08%的罗哌卡因(100mg/10ml)+35ug舒芬太尼(配成7ml)+103ml生理盐水至120ml溶液。硬膜外穿刺选择腰2-3间隙,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置换,在宫口开两横指时开始打硬膜外,抽取10ml溶液进行10ml/h脉冲泵注,此后追加5ml/15-30min。另外,根据产妇自身需要增加药物剂量,胎盘娩出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1.3分娩后疼痛程度分级判定

Ⅰ级:产妇分娩后无痛感。Ⅱ级:产妇分娩后偶有疼痛,程度较轻,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情绪问题。Ⅲ级:产妇分娩后其疼痛感明显,但是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Ⅳ级:产妇分娩后其疼痛感明显,干扰注意力。Ⅴ级:产妇分娩后其疼痛感明显,直接影响正常生活。Ⅵ级:产妇分娩后疼痛程度剧烈,需卧床休息。注意:Ⅰ级、Ⅱ级视为无痛价值有效[5]。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无痛分娩产妇产后疼痛情况、生产方式(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

1.5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100例无痛分娩产妇实验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产妇疼痛分级情况以及生产方式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资料行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实验观察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分娩后疼痛分级情况对比

两组无痛分娩产妇产后疼痛分级情况,见下表1。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产妇产后疼痛Ⅰ级、Ⅱ级情况均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无痛分娩是在借助药物、其他方式的基础上实施的降低产妇生产疼痛的生产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改善甚至消除产妇生产期间的疼痛、恐惧、担忧等负面压力和情绪。当前,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实施价值明显,可以帮助产妇在镇痛状态下进行分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问题、并发症情况,缩短了产妇的第一产程,提高了产妇、家属满意度。另外,此方法并不会对新生儿出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同时,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也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能力等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一名产妇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自身责任意识,观察产妇无痛分娩中的细节问题,掌握每一位产妇的生理体征、生产症状,并对母婴情况采用监护仪进行全面监护。在镇痛期间,护理人员还要对产妇的呼吸以及循环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异常观察指标及时汇报主治医师。

综合本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实验组产妇,无论是产后疼痛分级情况,还是产妇剖宫产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实施价值,满足了产妇及家属需求,在降低产妇生产疼痛的基础上,保证了母婴的健康,具有推广实施价值。另外,虽然麻醉所用药物剂量、浓度较小,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母婴健康安全,要求麻醉医师、相关医护工作人员对产妇进行共同管理。

综上所述,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实施效果显著,可以改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健康,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传友,徐炳南,孙培芳等.120例连硬外自控镇痛无痛分娩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6):80-81.

[2]江絮萍,叶泓.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8):76-77.

[3]陈玉文.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8):65-66.

[4]李小娅.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8):64-64.

[5]靳银龙.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8):200-201.

[6]贺丽,吕东森.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3):20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