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论述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付晓梅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471013

摘要:研究的目的:检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提高本医院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水平。研究的方法:通过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对来进行分析,配合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在相同治疗时间进行数据的收集,并进行评定。研究结果: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有效率为62.5%,从有效性角度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抑郁症属于心理类疾病,其诱因多种多样,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个人行为能力较差,意识较为悲观,且极易出现幻觉,情况严重者会影响到个人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因此,该类患者必须通过科学的心理引导及护理来进行治疗。从目前的治疗现状来看,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是依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0例,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7.9±12.8)岁;治疗组40例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为17~61岁,平均年龄(38.2±11.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抑郁症诊断标准,80例患者没有其他的生理疾病,病程在2个月~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每天同一时间段服用抗抑郁药舍曲林50g左右,每日一次,并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治疗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为: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依据个人的工作经验对患者进行初步分析,给予患者应有的尊重及鼓励,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2)健康知识教育:发放相关的宣传简章,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抑郁症认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及口头传达的形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类病患的症状,在具体接受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及治疗禁忌。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排疑解惑,避免护理中的不利现象的出现。

(3)动员家属:尽可能的让患者的亲人多与患者互动,通过有效的交谈及引导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呵护下为患者的早日复原营造良好的氛围。

(4)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专业知识的引导下,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开展日常的工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服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做好必要的心理沟通,通过多次交谈帮助患者找寻到人生的方向。在沟融的过程中,多注意观察,避免患者做出过激的行为,同时,保障病房的采光及通风,保障良好的生活环境。

(5)其他护理: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如听一些轻音乐,或者是简单的运动、唱歌等方式来引导患者,这些既可以保障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对于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非常有利。患者家属也要调整好患者的饮食,保障患者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3、疗效评判标准:所有患者在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及住院观察量表评分(NOISE),并根据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评分减分率评定两组护理方式的疗效,具体分为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在50%~74%之间);有效(减分率在25%~49%之间);无效(减分率<25%)。此次实验,我们将治疗结果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患者都计算在治疗总有效率的范围内。而住院观察量表评分我们主要从社会功能,社会兴趣和抑郁3个方面进行评分,以此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形式,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HAMD评分与总治疗有效率差异: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为(35.94±6.61),治疗后(16.79±5.27),治疗总有效患者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40例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为(36.07±6.75),治疗后(9.81±4.73),治疗总有效患者3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P<0.05),见表1。

三、讨论

1、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患者对病因、治疗效果、预后及心理因素、社会环境、自我意识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往往影响康复效果。抑郁症具有明显复发倾向,且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仍是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尤其重要。干预过程中,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去了解和评估患者,全面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的自理程度、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抑郁症状的易发因素,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认知心理干预及精神分析疗法、音乐疗法,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症状缓解快,临床疗效好,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患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由于抑郁症患者大多沉迷于自己的低落情绪中,因而不安心住院,并藏药、拒绝服药。评价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患者缺乏自制力,这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二是药物不良反应引起患者不适感;三是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缺乏沟通技巧;四是患者的家庭、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并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学习良好的应对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并充分发挥家属的积极支持作用,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杨洁,王新婷.强化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综合生存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08)

[2]邱大宏,谭柏坚,叶百维,王文军.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