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策略探讨

刘霞

甘肃省白银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甘肃省,白银市,730900

【摘要】目的:探究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预防及处理策略,进而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100名献血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有50名献血者,将常规护理用于参照组献血者,将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策用于实验组献血者,记录2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满意总计数值。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6.00%)对比于参照组献血者(20.00%),相关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形成(p<0.05),实验组献血者的满意总计数值(92.00%)对比于参照组献血者(76.00%),相关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形成(p<0.05)。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相关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提升满意值。

【关键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方法;处理策略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edpreventionandtreatmentstrategiesofadversereactionsofblooddonorsinblooddonors,soastoreducetheadversereactionsofdonors.Methods:fromJanuary2016toJanuary2017atotalof100blooddonorsastheresearchobject,accordingtothedifferentnursingmethod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eachhave50blooddonors,theroutinenursingcareforthereferencegroupofblooddonors,preventionandtreatmentstrategiestoblooddonationadversereactionintheexperimentalgroupofblooddonors,recording2groupsofblooddonorsblooddonationtheadversereactionoftotalvalue,totalsatisfactionvalue.Results:thetotalvalueofblooddonationadversereactioninexperimentalgroupblooddonors(6%)comparedtothereferencegroupofblooddonors(20%),theresultshavestatisticalsignificancerelateddataanalysisform(p<0.05),theexperimentalgroupofblooddonorswithatotalvalue(92%)comparedtothereferencegroupofblooddonors(76%),theresultshavestatisticalanalysisofrelateddatathesignificanceoftheformationof(p<0.05).Conclusion:tostrengthe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dversereactionsofblooddonorsrelatedblooddonorscanachievegoodresults,reducetheadversereactionsofblooddonorsandimprovethesatisfactoryvalues.

Keywordsblooddonors;blooddonationadversereactions;preventionmethods;treatmentstrategies;

无偿成分献血属于无偿献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因为成分献血的时间比较长,循环的血量比较大,可能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所以,为使献血者的健康得以保证,使献血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本文抽取100名献血者看做研究样本,分析并总计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预防和处理策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献血者抽取100名,根据其所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予以分组。参照组有50名献血者,有29名为男性,有21名为女性,20~38岁是年龄范围,(26.45±1.56)岁是计算得到的年龄平均值;实验组有50名献血者,有28名为男性,有22名为女性,21~37岁是年龄范围,(26.43±1.55)岁是计算得到的年龄平均值。2组献血者的基线资料予以分析,p>0.05,相关结果的显著性差异不存在。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参照组,告知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将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策略用于实验组,方法为,(1)耐心并仔细的告诉献血者在献血之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在献血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法等,使献血者的恐惧等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在对献血者予以献血之前,还应仔细评估献血者的健康状况。(2)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的整个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动作的轻柔以及操作的规范,耐心的回答献血者存在的疑问等。(3)在对献血者予以采血时,需对献血者的相关反应予以仔细的观察,发现献血者发生不适症状或者异常反应时,需要及时予以对症处理。(4)待献血者将献血完成之后,告诉献血者献血之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比如,保证多休息,对于糖水或者牛奶进行及时补充等。

1.3指标观察

(1)记录参照组和实验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2)记录参照组和实验组献血者的满意总计数值。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100名献血者的有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计算和检验,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满意总计数值采取名数(n)或率(%)的方式进行表示,实施X2检验方式,献血者的年龄平均值采取均数±标准差(±s)的方式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方式,p<0.05,统计学处理意义具备。

2.结果

2.1研究两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

实验组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比较于参照组献血者,相关数值统计处理后p<0.05,统计学分析意义具备。

3.讨论

献血者于献血的过程中受到其生理以及心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献血者出现心慌症状、头晕症状、呕吐症状、面色的苍白症状、恶心症状、晕厥症状等相关不良反应,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所以,加强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对实验组献血者实施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后,其献血不良反应总计数值得到明显下降,组间数值予以统计工具分析得到结果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献血者的满意总计数值比对后,予以统计工具分析得到结果p<0.05。将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应用在献血者中的可行性予以体现。

综上所述,对献血者实施相关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策略可得到良好的效果,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减少,使献血者的满意值提升。

参考文献

[1]庞丽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2):31-34.

[2]赵玥,周倩.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2):198-200.

[3]廖蓉仙,徐雪梅,吕豪.全身症状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31-932.

[4]卞璐.献血不良反应诱因与护理干预研究现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6,29(1):174-176.

[5]乔敏,艾俊.2012~2013年南京市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2):156-158.

[6]邱斌,何博,曾祥凤等.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686-687.

[7]韩慧瑛.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四川医学,2017,38(6):65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