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浅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的应用

胡珊

胡珊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610000

摘要: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院校的专业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加强师生间互动,达到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分析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1.翻转课堂的起源。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在上课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而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国内也引起了空前的重视,有学者探讨了翻转教学的特征及实践问题,张金磊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曾明星研究了翻转课堂在软件设计类课程中教学的模式研究和应用实践。

2.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的一个特征是:角色的转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其角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学生在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检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为教师调整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翻转课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课堂教学时间的重新分配:教师减少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将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外,以多种教学资源的形式异步呈现,保证教学的信息量。在此基础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用于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互,最终达成学习目的。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1.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从翻转课堂的发展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学习以网络为基础,是网络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是翻转学习改革,还是翻转课堂实践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新时代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支持。

2.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翻转学习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课上”与“课下”来了一个华丽的翻转,正是这样的转变将课堂教学重心重新定位。教在“课下”、学在“课上”,直接将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提升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翻转课堂可以依据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习惯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学习机制的互动性。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是不断加强、不断深化师生之间互动机制的过程。虽然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却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翻转课堂恰恰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为“课上”的团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都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翻转课堂的应用阶段

1.网络教学平台阶段。可汗学院的创始人所录制的视频讲解课程,知识点的设计及讲解花费了一番心思,其对内容的陈述甚至比教师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质量还高,因此,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要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视频的长度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这样的视频长度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要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教师将视频等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学生通过终端设备下载资源或进行在线学习,遇到问题可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求助老师和同学,教师通过平台的记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2.学习支持系统阶段。教师将视频等学习资源上传至学习支持系统中,供学生下载或在线学习,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实时追踪每位学生课下的学习过程,是否观看了视频,是否多次重复观看,这样很容易锁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若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可随时在线推送有针对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教师通过查看在线测验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

最后,翻转课堂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贯彻了建构主义的相关思想,也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在职业教育领域热衷于项目化教学的浪潮中,翻转课堂因其独特的优势引发了职业教育界的思考,预想不久的将来就会有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燕董秀亚电子书包支持颠倒教室的实现.中小学电教,2012,(07):29-30。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9):18。

[3]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5]张秀芳袁德选浅谈优化教学环节.职教论坛,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