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走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走向分析

郭磊

临邑县建筑设计院251500

摘要:我国的建筑排水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然而建筑排水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找新的施工工艺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改良建筑排水系统,为人们的舒适生活提供保障。本文从建筑排水的现状出发,着眼于建筑物给排水的发展方向,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现状;发展走向

1引言

我国建筑设备经历一个漫长并且艰辛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的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到室内给排水阶段,最后大批建筑物给排水阶段。当然,我国建筑物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即使是最后一个阶段,建筑给排水系统也是发展阶段而已。建筑物给排水在建筑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业的发展引领着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也促进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建筑物给排水在建筑业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建筑给排水现状

2.1建筑给水

给水问题是建筑给排水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给水技术上,我们最常使用的增压设施,我国现今最常用的设施有气压给水设备以及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等三类。每栋建筑物有每栋建筑物的特点,在进行给水时,要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给水设施。我们按照建筑物的层数的不同,来分析建筑物给水的不同类型。对于多层以及高层的建筑,我们一般采用的是分区供水。在分区供水中,对于给水的减压阀有特定的要求,一般我们采用的是比例式的减压阀,这种减压阀的优点在于结构十分简单,工作起来的时候提供的压力比较稳定,使用起来安全性比较高。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减压阀,比如薄膜式减压阀。

我国现今的水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淡水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现而今合格的水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我们在建筑物给排水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研究节水的配件上,这不仅仅是为了完善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样也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水资源。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我国技术界的不断努力,现今已经有定型的产品供我们使用。

2.2建筑排水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将目光放在了卫生器具的要求上。人们希望拥有舒适、可靠又节能的排水系统。在这样的呼吁之下,技术界也研发出了各种相应的产品。我们一般会选用如下几种卫生器具以及排水系统。首先特制排水系统,优点在于所用的立管数量会比较少、通气性较好,也可以多安装横管的连接数量。对于排水管道所要求的器材,我们一般会采用塑料管、复合塑料管等等,这些材料有着自身的特点,能够更好的用于给排水。塑料建材是化学建材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类,优点在于能够减少流水的声音,给住户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当然铸铁排水管由于其耐压性,在很多场合还是有运用的。

3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3.1建筑给排水的节水和开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还相对缺乏的国家,特别是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却是我国水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因此水资源作为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该对水资源的节省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都喜欢在自己的院里种些花花草草之类的,这样用水量也会显著的提高,因此光靠节水这一举措也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我们还必须采取开源的措施,节水和开源齐头并进,有效的提高建筑给排水水资源的利用率。

3.1.1建筑中水的再利用所谓中水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产生的一些废水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达到相关的水质标准之后,再次用于生活、市政的一些杂用水。我国的民用建筑、酒店宾馆、办公写字楼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把这些废水集中起来处理再利用,那么就将会给国家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水的再利用技术处理办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等。在实际的运用当中,通常都是把好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为单一的方法很难达到真正处理回收水的效果。物理化学法是具有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废水处理系统,比如说有结晶、萃取、电解、反渗透等等。而生化法则是通过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废水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废水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生物化学法处理系统包括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塔、厌氧生物处理法等等。

3.1.2雨水的回收利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总量非常的小,因此我们必须把目光对准雨水这巨大的淡水资源,在一些发达国家,雨水利用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比如说美国的芝加哥,其冲洗马路及洗车用的水,基本上都是利用采集的雨水。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显得比较的落后,但是进步仍然不容小觑,比如说我国西北地区的“母亲水窖“工程等,也对雨水资源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3.2建筑给排水设计兼顾建筑整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功能,还能够给建筑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这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必然趋势。

3.2.1建筑热水的供应现在城市的供热都是采用集中供热系统,因为系统终端比较的分散,导致了供热管线非常的长,在输送的过程当中,损耗了大量的热能,使得终端的水温过低从而达不到用户的需求。为了有效的避免这一弱势,在未来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中,传统的煤将会用电或者太阳能予以取代,热源的改变也将会导致供热系统供热方式的改变,将会从传统的集中供热向局部供热系统转变,同时在终端设备上配置快速高效的加热器,从而实现了无锅炉、无贮存设备、无热水循环系统的热水供热系统。另一方面,一些全新的配套设施也将会陆续推出,从而实现建筑供热系统的整体智能化,给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3.2.2建筑的消防需求用水除了给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之外,还必须保证用户的安全,对于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来说,必须拥有消防用水的设计。在以前的建筑中,消防设计通常都是采用消火栓的形式,现在通常都是采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此灭火系统不仅具有灭火的功能,还具有自动探测、自动报警的功能。因此自动喷淋灭火系统非常的安全可靠,灭火的成功率也非常的高,另外,自动喷淋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维修和保养、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已经渐渐的取代了消火栓。

4结语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给排水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分支了,并是建筑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建筑给排水技术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这源于我们积极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珍贵的经验。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建筑给排水实用新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且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协调各方的用水量,使给排水实用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李静岩,宁锦.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的一些先进措施与新方法[J].建筑设计管理,2012(14).

[2]刘小刚,张静兰,王光辉,等.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及专业软件设计需求[J].环境保护循环经济,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