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成因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成因与防治

李守成

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东临沂276001

【摘要】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常见质量通病,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今后混凝土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成因;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常见质量通病,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安全。结合混凝土工程施工,简要分析5种常见质量通病产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力争把混凝土质量通病降到最低水平。

1常见质量通病成因

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常见质量通病,现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1.1蜂窝、麻面。

(1)病害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表面粗糙,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病害成因:①混凝土配比不当或砂、石、水泥计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较差;③混凝土下料或运输不当,造成石子砂浆离析;④模板缝隙不够严密,造成漏浆;⑤混凝土振捣方法不当,有过振、漏阵或振捣不密实现象。

1.2孔洞。

(1)病害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较大体积的空隙,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病害成因:①钢筋较密部位或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顺畅,局部振捣不密实;②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捣器振捣不到位,形成松散孔洞;④浇筑时,混凝土塌落度太小,甚至已初凝;⑤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到位,出现松散孔洞或特大蜂窝。

1.3露筋。

(1)病害现象:混凝土内部各钢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的表面。

(2)病害成因:①浇筑小构件时,设计钢筋过密,混凝土没有足够的保护层,使钢筋紧靠模板;②钢筋较密、保护层太小,振捣造成钢筋移位、变形,而产生露筋;③木模扳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④混凝土配合比及振捣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⑤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1.4缺棱掉角。

(1)病害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病害成因: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②冬季施工,特别是气温很低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1.5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病害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个别试件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情况。

(2)病害成因:①水泥活性降低或安定性不合格;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拌和水质量不合格;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③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运输中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浇筑方法不当,成型振捣密实;④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⑤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2常见质量通病防治

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现就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最大程度的有效防治。

2.1蜂窝、麻面。

(1)防治措施:①精心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②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③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④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⑤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处治措施:发现蜂窝、麻面后,经有关人员检查,组织有修补经验的专业人员修补。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水泥压浆处理;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2.2孔洞。

(1)防治措施:①在钢筋密集部位及关键或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并分层振捣密实;②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露振;③加强下料控制,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④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确保混凝土质量;⑤加强质量检查,控制好混凝土工程每道工序质量。

(2)处治措施:发现混凝土孔洞,经监理和技术人员检查,视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孔洞不大时,凿除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浮浆,用压力水冲洗,用高一级强度细石混凝土浇灌;孔洞面积较大时,凿除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浮浆,用压力水冲洗,用高一级强度细石混凝土浇灌,可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并仔细振实,精心养护。

2.3露筋。

(1)防治措施:①浇灌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适当减小石子的粒径,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②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③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④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人为因素致使钢筋移位;⑤混凝土振捣密实,充分养生,不宜过早拆模以使碰坏棱角。

(2)处治措施: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时,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2.4缺棱掉角。

(1)防治措施:①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②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③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处治措施:缺棱掉角,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2.5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防治措施:①水泥随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②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③合理拌制混凝土,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性;④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时严禁浇水,结构表面必须覆盖,强度低于3.5Mpa时应加热保温养护,拆模时温差大于15℃时应立即覆盖保温养护;⑤按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加强试块的养护。

(2)处治措施: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3结语

混凝土质量通病由于施工因素产生的较为普遍,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凡涉及结构安全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加固补强或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配合,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杨修志.路桥管养应用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姚毅.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6).

【4】马明.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建设科技,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