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韦兰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韦兰萍

韦兰萍

韦兰萍(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初级中学广西贵港537100)

课堂上,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时常探讨的问题。新课程走到今天,中学数学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比较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较大量的、可以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怎么使课堂更有效呢?

1.让学生唱主角,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我们习惯为学生包揽一切,总是担心讲不到位、讲不深刻,课堂教学总是一言堂式。实际上学生不是在思考数学,而是记住教师的思路以便下次照做,这就导致了学生根本不会思考和创新。而许多教师的教学又是完全按教学参考的分析进行的,使多样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走向封闭僵化的死胡同。事实证明由于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自主读书时间少,对数学本身的认识不到位,思考不深刻,创新不强烈,所以尽管我们费尽心血,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当前倡导的有效教学正是为了打破这种费时低效的局面。我们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能深入到题目上去,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例如我在上《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课时,我就放手地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讨论。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动手剪等腰三角形,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最后由组长归纳总结。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唱主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要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教学中要多一点时间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在练习中思考,在日积月累中获得经验,获得自己的一套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才叫学生真正会了。并且在以后教学中我们教师也会变得很轻松。

2.营造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自如地展示才华

教科书在《勾股定理》教学时曾这样设计:“假如你是数学科学家,你能用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内容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踊跃实验,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复述经过这样的处理,变成了融入学生主观创造的才华展示会,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上《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为了复习乘方的有关概念,我没有直接提问学生有关概念,而是问你们见过U盘吗?你知道一个小小的U盘存储量有多大吗?这时同学们便议论纷纷,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然后瞪着迷惑的眼睛看着老师,在期待着老师的解答。我便趁机引出问题,通过提问复习乘方的有关概念,从而引入新课。所以我们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仔细观察;才能解放学生的耳朵,让他们安静地聆听,才能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放松去实现。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契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3.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善疑的能力,使学生在疑问中得到发展

学生养成生疑、质疑的习惯后还要教他们学会善疑,这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往往是从模仿和借鉴开始的,教师的示范很重要。对一道题的分析,不仅要搞懂“是什么”,找出题眼,更要搞懂“为什么”,明白其中的道理。朱熹说“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正是这个道理。学生生疑、质疑、善疑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的思路,诱使他们开口。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主动去探索去创新的习惯。尽管如此,仍然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实事求是,妥善解决。

4.加强题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应该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用拼图验证时,有的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有的同样用这些材料却拼出不同的拼图,有的同学又想到用2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来拼图,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只要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有效实现建构。在思考尝试过程中注意到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近几年来,课本随着又有了新的改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一些改动,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方法的培养,从而达到全面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全面开展下,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变到符合新课程标准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实现有效地、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让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