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廖丽红,汪丽钰,时建明施丽华[通讯作者]

廖丽红、汪丽钰、时建明施丽华[通讯作者]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肿瘤内科理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本文就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应用及护理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上臂植入式输液港;护理;综述文献

.1.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传统静脉化疗方法是经外周表浅静脉穿刺注射,此法易引起浅静脉炎、药液渗漏、局部硬肿甚至坏死等并发症。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其优点为一次植入,可保留较长时间(15~20年),药物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方案有计划、按时、准确无误地进行。相比传统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经上臂静脉穿刺置管的优势在于因解剖位置不同,避免了血胸、气胸和穿破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等急性并发症发生,因而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以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舒适度好的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医患的广泛认可。

2.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植入方法

术前患者均完善常规检查,排除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确保安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字后再进行置管。手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除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或有心脏起搏器选对侧手臂外,常规选择右手臂,置管前嘱患者清洗整个手臂。患者平躺操作床,手臂充分外展外旋位,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优先选择肘关节以上15~20cm、有充足管径、远离动脉、无扭曲的静脉血管,首选贵要静脉。测量置管长度,自预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反折向下至第三肋间隙。导管的头端应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选用单腔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型号为5F,配套一次性无损伤针穿刺注射座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部麻醉,于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通过插管鞘放置导管,放入预定长度后,抽回血确定导管在血管内,在穿刺点下方建3~4cm皮下隧道,横行切开约2cm皮肤,钝性分离切口下方皮下组织制作囊袋,大小以可容纳相应港体为准,修剪导管长度,并将其引入囊袋内与输液港座连接后进行固定,再次透视下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或抽回血确认导管通畅,缝合切口,贴贴膜固定。

3.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维护及护理

3.1植入前后的护理

上臂植入式输液港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对此项技术都比较陌生,且认知不足。因此使用前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讲解,讲解置管的目的、优点、费用、使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减轻病人的顾虑使其理解并配合。指导患者术前沐浴,沐浴后护士用洗必泰消毒液清洗置管侧整个手臂的皮肤,并且更换清洁衣服。植入后3d内密切观察植入部位有无肿胀、血肿、感染,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指导患者避免局部摩擦损伤皮肤,不能用力撞击植入部位,上肢勿做剧烈外展活动。同时,注意患者全身情况,观察有无畏寒、发热、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出血等症状。术后必须拍摄X线胸片,以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

3.2使用过程中的维护

穿刺上臂输液港的注射座,必须使用无损伤针。护士操作前先用左手食指感觉注射座的中心穿刺隔的位置,评估输液港位置及检查置港侧上肢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红肿、疼痛、肿胀等症状。用含碘消毒剂以输液港为中心进行螺旋环行消毒2次,范围大于10cm×12cm,然后将所需用物备在无菌托盘内,戴上无菌手套,用10~20mL的生理盐水连接好蝶翼针并排气,非惯用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固定输液港的港体,另一只手将蝶翼针的两翼合并持稳,垂直进针,垂直刺入储液槽底部,穿刺后抽回血,确认针头是否在输液港内及导管是否通畅,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然后接肝素帽。若抽不到回血,可先注入5mL生理盐水后再回抽,使导管在血管中漂浮起来,防止三向瓣膜贴血管壁,仍无回血,应检查穿刺部位,调整针头位置或重新插入,确认针头位置无误后方可输液。一般来说,连续输液期间,每周更换1次无损伤针;间歇输液期间,每月更换1次一般来说,连续输液期间,每周更换1次无损伤针;间歇输液期间,每月更换1次。大量文献表明,必须使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进行冲管或封管,因为越小容量的注射器所产生的压力越大,易增加导管发生破裂和栓塞的危险。张小红等的研究表明,在化疗期间输液间隔时间在24h以内的,选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静推,再用生理盐水5mL封管方法最佳;在化疗间歇期,选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静推,再用50U/肝素液5mL封管方法最佳。孙国珍等认为,植入式输液港的硅胶导管为三向瓣膜设计,导管及注射座内没有血液,故可使用生理盐水而无需使用肝素即可保持导管通畅。

.3.3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上臂输液港因其完全埋置于患者皮下,减少了组织暴露,与其他输液途径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血栓、导管障碍、导管破裂、外渗及输液港港体翻转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障碍、血栓和感染。肿瘤化疗病人因其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还可引起囊袋感染,因此,在输液港的护理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输液港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抗感染治疗。理论上只要输液港穿刺部位没有渗漏、导管没有阻塞,该装置就可以长期保留;。有学者认为,尽量留置无损伤针、选用细的针型和避免反复穿刺,有利于保证输液港的使用寿命。

4.小结

上臂输液港的价格昂贵,患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安装,且上臂输液港的植入与取出均需在局麻下进行。而且目前,我国关于开展上臂输液港技术的研究报道尚少,且在输液港的冲洗量及封管液等多方面还存在争议,有待更多的研究促进上臂港技术日趋成熟与完善。当前,推广和使用上臂输液港较大的问题是专业护理人员少,且仅有少部分大型综合医院开展,尚未在基层医院推广,患者在综合医院植入上臂输液港后回到基层医院得不到专业的护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臂输液港的使用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上臂输液港存在上述问题,但与其他静脉通道相比,一方面减少静脉输液港因注射座留置在胸部而带来的并发症,因而更加准确、安全和创伤小,另一方面其导管和注射座均留置在上臂皮下避免了上臂PICC因导管留置在体外而带来感染、脱管等导管相关并发症,也不影响患者一般正常生活。此外,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故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将是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慧娟,厉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0):78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