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

宋玉龙

宋玉龙(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人民医院1652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084-02

【摘要】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是致盲率较高且常见的眼病,它已被公认为是一双眼性疾病。本文统计:大多是两眼先后发病,两眼同时发病者极少。一眼先发病者,即使治疗效果差,但有机会对未发病眼进行预防性治疗,很少双眼失明。若两眼同时发病,虽然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检查了解房角状态,进行预防性治疗,是降低青光眼致盲率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渐老龄化,青光眼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据统计,在非选择性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率为0.52%,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达1%~2%,至2006年全国以12亿人口计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已超出625万人,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的青光眼患者丧失视功能,所以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一、临床表现

1.多见于4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见,情绪波动者易发病。

2.患眼一般具有眼轴短、角膜小、前房浅、前房角窄、晶状体厚等解剖特征。

3.患眼常为远视眼。

4.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5.双眼可先后发病。

6.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临床前期:可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家族史,或对侧眼曾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眼前房浅、前房角窄,屈光度与对侧眼相似。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2)前驱期:出现阵发性视物模糊、虹视、患侧头痛、眼眶痛、鼻根酸胀等症状。眼压升高。眼部可有轻度充血或不充血,角膜轻度雾状水肿,瞳孔可稍扩大,对光反射迟钝。前房角部分关闭。休息后可缓解,除浅前房外多无永久性损害。可反复多次发作。

(3)急性期:眼压急剧升高。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患眼出现虹视,视力急剧下降。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前房角关闭,虹膜脱色素;房水可有浑浊,甚至出现絮状渗出物;瞳孔中度大,对光反射消失,常呈竖椭圆形,可有局限性瞳孔缘后粘连;如可见眼底,可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视乳头水肿或出血。

(4)缓解期: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视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复;球结膜充血减退,角膜恢复透明,但角膜后可有色素性沉着物;前房角大部分或全部开放,但可发现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虹膜呈现扇形萎缩,色素脱失;瞳孔无法恢复正常形态和大小;晶状体可有青光眼斑。

(5)慢性期:急性期未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转为慢性期。眼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球结膜可充血或不充血,角膜透明或轻度雾状水肿,前房角部分关闭,周边部虹膜前粘连,视乳头出现凹陷扩大、盘沿变窄和萎缩等青光眼性改变,视力下降,视野出现青光眼性缺损。一些患者可不经过前驱期或急性期而直接进入慢性期,轻度眼胀或无任何症状,眼压升高,眼前节除前房浅、前房角窄之外无其他异常可见,视乳头和视野出现青光眼性改变。

(6)绝对期:无光感;眼压持续升高;自觉症状时消时现,有时会有剧烈疼痛;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浑浊,可有大泡性角膜病变;视神经已遭严重损伤。

二、诊断要点

1.临床前期和前驱期患者根据家族史、临床症状、前房浅和前房角窄的特点,判断是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疑似者。然后进行暗室俯卧试验或新福林一毛果芸香碱试验,如果为阳性结果,并除外引起眼压升高的继发因素,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眼压升高、前房角关闭等特征,即可以诊断。

3.慢性期患者根据眼压高、前房浅、前房角部分关闭、视乳头青光眼性改变、视野青光眼性缺损,可以诊断。必要时应测量昼夜眼压曲线,以证实是否眼压升高。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证实或发现前房角狭窄或关闭。

4.绝对期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无光感时,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

1.临床前期和前驱期患者应尽快进行激光或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手术之前应滴用缩瞳剂,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小瞳孔,防止前房角关闭和急性发作。

2.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

(1)急性期时应采取紧急综合治疗措施,同时应用各种药物迅速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

1)缩瞳剂: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可根据眼压高低增减用药次数,最频时可达每5~10分钟滴用1次,但应防止药物过量而中毒。

2)减少房水生成药物:眼部滴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1~2次。口服乙酰唑胺125~250mg。

3)脱水剂:可口服50%甘油盐水,1g/kg;或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g/kg。

(2)辅助治疗: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止吐、镇静、安眠药物。眼部滴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眼部充血和虹膜炎症反应。

(3)手术治疗:应尽早手术,根据眼压和前房角关闭范围确定手术方式。如果眼压稳定在21mmHg以下,前房角开放范围达1/2周以上时,应进行激光或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否则应选择小梁切除术等眼外滤过性手术。条件许可时,也可以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慢性期患者

(1)药物治疗:滴用缩瞳剂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日2~4次。

(2)手术治疗:与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的治疗相同。

4.绝对期患者以解除痛苦为主。可采用睫状体冷冻或睫状体激光光凝术等降低眼压。

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都应定期复查,了解眼压、视乳头和视野状况。

四、预防措施

1、常有阵发性眼胀、头痛、视力模糊、虹视现象者,应及时到眼科就诊,听取医生指导,采取预防措施。若医疗条件不允许病人可自己采取休息、轻度按摩眼球,促使症状缓解,待条件具备再行就医。

2、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或一眼已证明是青光眼,另一眼有青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采取预防急性发作和争得早期治疗。

3、避免情绪过分激动,或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及一次性大量饮水(500ML以上)等,以免房水过多,引起青光眼发作。

4、禁用阿托品类、肾上腺素类药,避免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禁烟、酒、浓茶及刺激性食物。

5、嘱病人不要在暗处久留,更不能在暗处阅读,衣领不要太紧,睡眠时以垫高枕头为宜。

6、经药物治疗症状减轻后,应考虑手术治疗。

出现眼红、眼痛、视力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与急性胃肠炎鉴别,避免误入内科就医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张舒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高眼压时的手术技巧.眼科,2005;14(2):128.

[2]周文炳.临床青光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1-392.

[3]张久兴.药物不能控制的青光眼在高眼压时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探讨.实用眼科杂志,1988;6(7):392.

[4]龚启荣,胡楠.现代青光眼手术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