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湾子街矿段南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厂湾子街矿段南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

方富勇

方富勇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分公司

摘要: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南部区域花岗岩次级小型突起发育,近年来,围绕区域内次级小型花岗岩突起找到多个矿体。通过对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矿体赋存规律、矿体形态的分析。明确其控矿因素,对该区域深部花岗岩接触带矿床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关键词:湾子街矿段;花岗岩突起;控矿因素。

湾子街矿段位于老厂矿田中部,处于五子山复式背斜南端,这里矿化集中,矿床类型多,地面有残积、坡积、洪积型砂锡矿床。原生矿床有层间氧化矿、网状矿以及深部花岗岩接触带矿床。本文主要对该地区深部接触带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借鉴。

1.矿段地质概况

1.1地层

该区地层自上而下为T2g16、T2g15地层,是有利于成矿热液活动的部位。均为矿体赋矿地层。

T2g16:中厚层状浅灰色石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具纹理及条带构造。厚度208~425米。

T2g15: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含泥量较高部分为浅黄色含泥质灰岩。厚度大于360米。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矿段处于个旧矿区一级构造五子山复式背斜轴部。二级构造为东西向的湾子街背斜、北东向的黄泥硐背斜以及东西向的银硐向斜。

东西向的湾子街背斜及北东向的黄泥硐背斜都以东西方向的构造为基础迭加改造而成,对矿化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银硐向斜则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总结报告,1966)

1.2.2断裂构造

矿段内断裂由北至南有近东西方向的梅雨冲断裂、湾子街断裂、龙树坡断裂、老银厂断裂、蒙子庙断裂。由西向东有北东向的坳头山断裂、黄泥硐断裂。南北向有菜园山断裂。以上三组断裂与沿东西向构造面发展的湾子街背斜、黄泥硐背斜及银硐向斜,构成矿段内菱形构造骨架。(见图1)

图1湾子街矿段构造纲要图

图2湾子街矿段次级花岗岩突起平面示意图

1.3岩浆岩

矿段内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晚期老卡花岗岩岩体,隐伏于地下200-400m以下。岩体沿背斜核部侵入于中三叠系碳酸盐岩中,在侵入过程中受花岗岩脉动性及地层岩性差异性、屏蔽性以及断裂构造等因素影响,形成一个顶部平缓开阔、两侧下倾、东缓西陡的岩体平台。在平台之上又受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形成来一系列北东轴向的次级小型花岗岩株突起(见图2)。

1.4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强烈,花岗岩的蚀变带有萤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及硫化物化。碳酸盐岩类中有矽卡岩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铁锰矿化。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床类型

区内的矿床主要以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为主。

2.2矿体形态及矿石类型

矿体形态受花岗岩的控制多以柱状、透镜状、槽状、似层状、小凹兜状等形式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硫化矿。金属矿物主要有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锡石等。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萤石等。有用元素以锡、铜、铅为主。

2.2矿体赋存特征

花岗岩突起是矿体的成矿中心。矿体多赋存于花岗岩舌超覆形成的半封闭槽状凹陷部位、成矿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位、花岗岩突起与边部派生岩株或岩枝构成的凹盆或斜坡部位。

3、控矿因素

结合矿体赋存特征分析,区内的矿床主要受着花岗岩株、地层岩性和同生或早期隐形构造(断裂,褶皱)所控制,即是所谓“岩控、层控、构控”的控矿规律。

岩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燕山期花岗岩是成矿母岩,不仅是矿床成矿元素与成矿热液的携带者,而且形成巨大的压力、地球化学场,是促成热液改造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2)花岗岩小突起为矿床的成矿中心,严格控制着矿床在空间上的赋存位置。因此燕山期花岗岩对矿床的形成,赋存位置和矿源、能源供给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层控: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不仅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而且由于其石灰岩和白云岩岩性组合差异,一方面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层间剥离和层间滑动等构造软弱带,为花岗岩和矿液的充填、交代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另一方面由于其孔隙度较高,在岩浆热液活动过程中为含矿热液的扩散、渗透、沉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决定了含矿热液体的侵入强度,对矿体的形态及厚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构控(褶皱控矿和断裂控矿):褶皱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老卡花岗岩岩体的产状和形态;而次级突起的岩株、岩舌的产状和形态则受断裂活动的控制,是区内构造控矿的主要作用形式。根据工程揭露分析,东西向断裂控矿作用明显大于北东向、南北向的断裂。东西向断裂的形成时期早于北东向断裂,但在成矿过程中又有复活现象。沿断层局部有白岗岩、细晶岩、长石岩、云煌岩脉和氧化矿充填。在断层氧化矿中可见大理岩和氧化矿矿石胶结的角砾破碎带。由此可以推测该组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一般为成矿前——成矿时——成矿后三次活动。此外东西向断裂带内及其旁侧围岩,铁锰矿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现象较为明显。在断层弯曲部位、与旁侧羽毛状裂隙交切部位、与有利层位交切部位、与花岗岩交切部位。往往赋存有层间氧化矿矿床和接触带硫化物矿床。由此证明,东西向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决定着矿化单元的规模、形态及强度。对矿床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北东向断裂只是对一些条状矿体有一

下转第310页

定的控制作用。南北向断裂则更多表现为对矿体的破坏方面。

4、结论

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矿体的形成多受地层、构造、花岗岩三者有机联合控制,以花岗岩岩株突起为中心,从内向外,由高温矿床向低温矿床逐步演化在接触带向外依次形成矽卡岩白钨矿床-锡、铜矿床——锡、铅矿床——银、锡、铅、锌矿床。在成矿过程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T2g16地层不但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而且由于其石灰岩和白云岩岩性组合差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层间剥离和层间滑动等构造软弱带,为花岗岩和矿液的充填、交代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同时其较高的孔隙度在在岩浆热液活动过程中为矿液的扩散、渗透和沉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决定了矿液的侵入强度。对矿体的形态及厚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矿体的形成无论在时空上,还是在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密切相关。花岗岩体沿五子山复式背斜轴部侵入,在侵入过程中受到矿田构造的控制形成多个形态复杂的次级花岗岩突起,形成了接触带矿床的最佳构造。这些次级花岗岩突起是矿床的成矿中心,不但严格控制着矿床在空间上的赋存位置,而且在成矿过程中携带着成矿元素与成矿热液,形成巨大的压力、地球化学场,促成了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因此它们对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和矿源、能源供给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区内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深部岩体的形态,同时为矿液提供通道并直接赋存充填矿体,不但对矿床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决定着矿化单元的规模、形态及强度。

参考文献:

[1]云南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出版社《个旧锡矿地质》

[2]庄永秋等《云南个旧锡铜矿多金属矿床》1996

[3]党玉涛《云南个旧矿区地质找矿与研究》

[4]满昆红《加强老区地质找矿研究确保矿山生产持续》

[5]云锡地质勘探队《老厂矿田湾子街矿段总结报告》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