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分析

李冬雪

李冬雪(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080-02

【摘要】目的讨论肝细胞腺瘤的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增强CT动脉期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与明显强化的病灶相连,Ichika-wa等认为此征象是肝细胞腺瘤的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可达1OO%。

【关键词】肝细胞腺瘤CT诊断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adenoma)好发于20~40岁非肝硬化的女性患者,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东南亚地区比较少见。目前已知本病与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激素治疗和1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因这类患者肝细胞腺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和肿瘤相对明显。另外,还与避孕药和激素使用的量和时间有关,据统计未使用避孕药女性肝细胞腺瘤的发生率为1/100万,而口服避孕药女性的发生率可上升30~40倍。本病与1型糖尿病也有明显的关系,1型糖尿病患者本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且少数可以恶变。当肝细胞腺瘤发生在男性和小儿时,多半合并有肝内血管异常,尤其是门静脉缺如或阻塞和门静脉~静脉瘘等肝内门静脉血流异常。肝细胞腺瘤多为单发,少数可为多发性,一般将同时患1O个以上的肝细胞腺瘤者称为肝细胞腺瘤病。肝细胞腺瘤病往往不受激素的影响,呈进行性发展,很容易并发肝功能损害和出血等,且恶变率很高。

肝细胞腺瘤临床多无症状,肝功能多正常,AFP等肿瘤抗原多阴性,往往以体检或作其他腹部相关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腺瘤很大或向肝外生长时,临床可出现腹胀及腹部肿块,少数是以肿瘤破裂和出血等急腹症就诊,严重者甚至休克死亡。

肝细胞腺瘤好发在无肝硬化的肝脏,多无包膜,少数肿瘤的一部分甚至整个瘤体可有纤维性包膜。病变肉眼呈黄褐色或灰黄白色。组织学肿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呈索状或小腺管状排列。肿瘤细胞分化好,几乎看不到核异型和核分裂象,细胞质清淡,可有不同程度的脂肪颗粒,肿瘤结节内缺少门静脉的区域动脉血管增生明显,肿瘤内看不到门静脉、胆管和中心静脉,供血动脉呈窦样扩张,肿瘤内仅有少量库普弗细胞,但多无功能。肿瘤的直径多比较大,文献报告最大直径可达15cm以上,一般与激素有关的腺瘤直径多数超过5cm,由于肿瘤内间质比较粗,而且表面缺少包膜或包膜不完整,所以肿瘤越大越容易发生内部变性和出血,一旦肿瘤内出血,很容易向包膜下和腹腔内破裂。另外,肿瘤越大,内部结构越不均匀。

肿瘤内脂肪成分含量较多时,US表现为高回声,如肿瘤内合并变性或出血可显示为不均匀低回声或高回声,有时可出现囊性变及钙化,以致表现为低回声或强回声。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肿瘤边缘及肿瘤内部的血管,有利于同FNH鉴别。

多数肝细胞腺瘤的组织结构与周围肝实质相同,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边缘多不清楚,较大的病灶内部出血和脂肪变性对诊断帮助较大,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出血表现为病灶内均匀高密度区,陈旧性出血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区,脂肪变性CT值明显减低呈负值,但CT的显示率较低不到1O%。增强CT动脉期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与明显强化的病灶相连,Ichika-wa等认为此征象是肝细胞腺瘤的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可达1OO%。即使很小的肝细胞腺瘤,多数都具有这种强化特点,当肿瘤内发生出血或脂肪变性时,除了出血和脂肪组织外,约80%整个瘤体仍表现为比较均匀的强化。较大的腺瘤往往动脉期强化不均匀,但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渐渐达到明显均匀性强化。肝细胞腺瘤周围的肝组织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沉着,以致CT平扫肿瘤呈相对高密度影,而且边缘光整、清楚,多呈圆形,很少有分叶,约30%可见包膜样结构,lO%可见钙化。增强CT均匀性明显强化虽然是肝细胞腺瘤的最大特征,但随着瘤体的增大这种特征性显示率逐渐下降。肝细胞腺瘤病合并糖尿病时的多发性肝细胞腺瘤,增强CT病灶的强化缺少特征性,同一患者不同的病灶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强化。

MRIT1WI肝细胞腺瘤表现为高、等、低多种信号,以不均匀稍低或稍高于周围肝实质的信号为多见。据统计含脂肪成分的肿瘤36%~77%T1WI表现为高信号,而肿瘤内有出血的T1WI有52%~93%可表现为高信号,T1WI肿瘤内低信号区域相当于坏死和陈旧性出血,约35%可显示环形低信号纤维性包膜结构。↑WI约47%~74%信号高于周围的肝实质,病灶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低信号,故90%以上的病例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MRI特点同CT,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直接达肿瘤边缘并与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病灶相连。静脉期和平衡期病灶呈均匀性强化,边界变的不清楚,使用特异性对比剂SPIO肿瘤内无对比剂摄入,但在T2WI呈相对高信号,少数肿瘤虽有SPIO摄入但表现与肝实质相近的等信号而病变不能显示。Graziloi等报告使用Gd-BOPTA特异性对比剂MRI,延迟期看不到肿瘤内的对比剂摄入,表现为比周围肝实质相对低的信号;但佐野等研究却相反,可见对比剂延迟摄入,肿瘤与肝实质相比表现为相对高的信号。由此可见,Gd-BOPTA特异性对比剂,对肝细胞腺瘤诊断的特异性尚无定论。

肝细胞腺瘤主要应与肝细胞癌、FNH、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纤维板层性肝细胞癌(fibrolamellarHCC,FL-HCC)和肝转移瘤相鉴别。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仅通过CT和MRI与本病区别很困难,但肝细胞癌的生长速度快,可见静脉受累、淋巴结转移、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等表现,AFP常升高,而肝细胞腺瘤生长较慢,增强CT和MRI呈均匀性延迟强化,另外,一般直径小于2cm的多血供小肝细胞癌内很少看到脂肪变性,据统计低于5%。因此,当血供丰富的病灶内发现脂肪成分时,尤其较大的病灶应高度可疑肝细胞腺瘤。

肝细胞腺瘤和FNH的组织学和影像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良性病变。但FNH的中心瘢痕特征对诊断帮助较大,增强CT和MRI动脉期这种瘢痕不强化表现为低信号,而静脉期~延迟期呈均匀性强化。另外,FL-HCC所示的中心瘢痕不同,在T2WI为高信号。当FNH病灶内无瘢痕或不典型时,其信号几乎与肝实质相等,若病灶内无脂肪变性、出血及钙化,则多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1O%与结节性硬化有关,肿瘤内含脂肪成分是本病的特征,无包膜,增强CT和MRI动脉期无强化,平衡期及延迟期可见强化。

年轻女性无肝硬化患者的多血供FL-HCC,其CT和MRI表现与肝细胞腺瘤明显不同,FL-HCC肿瘤往往比较大,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多呈分叶状,T2WI可见病灶中心低信号瘢痕和放射状隔壁,40%~68%可见钙化,65%可见腹部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整个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等,这些都有别于肝细胞腺瘤。

参考文献

[1]韩国宏;肝腺瘤性增生的病理和影像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年04期.

[2]叶慧义,郭智萍,李俊来,高元桂,纪小龙,于国;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