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谁来拯救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

农文考林丽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地州镇初级中学533808

泱泱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浩浩神州,人才辈出,牵系十三万龙的传人。人口众多,其中七亿在农村。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救国救民于水火,让国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丰功伟绩我们不曾忘记。如今,城市教育日渐繁荣和发达,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国人正为自己国家取得伟大的成绩欢欣鼓舞。可也别忘记还有许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无学可上,无书可读,挣扎在教育起跑线上。2017年开年第二个周末,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从今年起,我们要切实把内涵式发展作为总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政策很好,但执行起来却很难。

中国的教育令国人堪忧,中国的农村教育更令人摇头,不敢恭维。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教育设施成摆设,硬件设施浪费现象严重,校园无人管理

在笔者所走的三村四屯里有一个村级学校,共有8个自然屯,听现任村支书说:“以前人多的时候有一百来个学生,十几名老师,现在一个老师一个学生都没有。哎,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跟我一起出行的唐副校长和罗主任相视无语,欲言又止。我们环顾四周,有一栋三层十二间教室的教学楼还傲然屹立在空旷的土地上,依靠着脚下的篮球场,还有围墙里村民放养的几只土鸡。唐副校长忍不住开口了:“这么好的教学楼没有师生,只有几只鸡,真是浪费啊!”罗主任也说:“这是浪费国家资源,当时建校的时候就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吗?”我也觉得纳闷,摇摇头走出了校园,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二、农村边远村屯学校教师老龄化,无新生力量接班,学校濒临倒闭关门

2012年秋,我们应乡政府的工作安排,要到村屯去执行扶贫攻坚宣传工作。我和姓李的女教师被安排到最远的村屯,进入扶贫对象家庭了解情况。我们两个骑着二轮大阳摩托冒着细雨出发了,山路又陡又滑,绕过十八弯,总算到点了。我们先到该村村校问路。出来开门的是一位衣衫不整的老者,他自我介绍说是刘老师,在这教书30余年了,明年就退休。他带我们到办公室,稍等他叫来高老师。高老师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大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斤把猪肉和几把四季豆。我们说明了来意,顺便寒暄起学校琐事来。他说:“不怕羞愧,我们现在与其说是老师还不如说是保姆,稍后就要给学生做饭菜,十一点半准时吃营养餐。”我们说:“真够辛苦的,没有专门厨师吗?”这时刘老师插嘴了:“这算什么难,这村校有20几个学生,但一到五个年级,上课都是复式教学,学生也不听,很多时候忙不过来就让他们自己看书。”又说:“我明年就要退休了,再不抽调新老师来这个学校就要关门。”我们无语,只有慨叹。后来我们又去教室看看,看到教室里稀稀拉拉的座椅,坐着零零散散的学生,里面还弥漫着追逐打闹滚起的灰土气味。学生见到我们就急忙退回自己的座位,认为我们真是上级派来的领导。临走时刘老师再三嘱咐说:“回去记得向领导汇报哦,一定要调几个新老师来哦。”我们唯唯诺诺,说好好好,但心里明白得很,这个地方鬼才愿意来。

三、农村教师缺乏责任感,缺乏上进心,教学不到位,村屯群众不满

记得第二次扶贫的时候,我们学校教师都被安排在同一个村,十几位教师浩浩荡荡地包车去扶贫,似乎教师不是教学的能手,而是上山下乡的工作队。我和同车的李副校长进入各自的扶贫对象家,填写他们的信息,还要照相,家里有多少鸡鸭、猪狗和牛羊,都要相片资料,和户主合照存档。林老师说这个学校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只有6位学生,一年级2个,二年级3个,三年级1个。只有他和一位代课教师,我们和他们打哈哈:“既是校长,又是主任,还兼任保育员和厨师。”他们见到同行都很高兴,也没有见外,说:“国家政策好,老师变保姆。”据村民透露,这两位教师一般都不给学生上课,只给学生做饭菜,他说实在忙不过来。空闲时就来屯长家闷两口酒,是自酿的白酒。学生自己在教室,做什么都有,成绩更不用说,几分的十几分的,没有一个及格。按他们说管他那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这个学校明年就要归到东村去了。

我们发现农村像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已经是普遍现象,在全国农村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尤为严重,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想出一整套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困境的好办法,呼吁社会广大人民来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和长久性,通过党中央用行政手段解决摆在教育面前的难题。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到边远乡村来,到最需要的边远山区从教,让教育得到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教师应以教育教学为重,不应掺杂其他与教育教学相离太远的工作

比如“精确帮扶”,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自觉践行担当精神,始终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精准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主要的工作者是党员干部,而不是教师。是党政干部和扶贫办的重点工作,如果让教师参与也应征得教师同意,他们是不是有时间,是先上课还是先扶贫;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气,用“秋后算账”来威胁教师。

二、给各个缺编教师的学校和边远山区学校派去新的教师、年轻有为的教师

这是让这个贫瘠地方充满活力的办法,只有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学校焕然一新,生机勃勃。长久以来都是这些老教师在同一个地方从教和生活,厌烦情绪总是难免的,这就如一潭死水,激励不起教师的激情,教学也无上进,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厌学、逃学,导致学校失去意义,甚至学校面临关门的困境。

三、完善或适当解除“寄宿制”

寄宿制的农村学校,一般是把生源少和过于分散的农村完小或教学点并拼起来集中办学。在创建中,有些地方没有因地制宜,给学校带来许多弊端。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再次,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社会共同参与。在寄宿制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需要我们更加关注与重视寄宿制下学生的健康成长。寄宿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

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不只是口号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教师的地位不高,没有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为人师表而无职业自豪感,教育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社会不断地出现教师的负面新闻,从体罚到猥亵,从乱收费到学生打教师,从报纸到网络,伤害教师尊严的消息不断出现。而且社会上也不断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叫兽”、“砖家”等所谓的文化大师和权威人士,极大地影响教师团队的积极性,败坏了教师群体的名声,教师还能如何要求尊严?“尊师重教”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有,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赡养自己的老人、也要养育自己的孩子,怎么能凭一句空话,说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要求教师生活在空气中?教师宁愿不要那么多光环,给点实惠好不好?可是谁来关注教师的需求,谁来重新塑造教师群体的形象?

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学校有合并到大中城市学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但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那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观望而不作为,要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来重视教育,能给农村孩子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我们应重视是对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设备条件的改善,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出台特岗教师支教、农村边远山区教师津补贴等政策,把农村教育推向前进,让农村教育有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毛君莆《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教育,2007年11期。

[2]三坳才子《我们如何拯救农村教育》.于都人论坛,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