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几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几点策略

许敬国

许敬国

(德保县马隘镇中心校广西德保553700)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大力建设,有力调整了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和效益之目的。然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也仍然存在着师资配备不均衡、住房紧缺、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学校管理难度大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如何做才能更进一步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策略

Somestrategiesrunboardingschoolsinrural

XuJingguo

【Abstract】Overthepastdecade,withthestrongconstructionofboardingschoolsinruralareas,effectivelyadjustthelayoutofthestructureofeducationinruralareas,toachievequalityeducation,resourcesharing,andtoimproveruraleducationqualityandefficiencyofpurpose.Currently,however,theruralboardingschoolsstillexistwiththeteachingstaffisnotbalanced,housingshortage,moresecurityrisks,mentalunhealthychildrenleftbehind,theschoolmanagementisdifficult,andmanyunsatisfactoryareas.How,then,canbedonetofurtherrunboardingschoolsinruralareas,whichisthemajorityofruraleducatorsshouldattachgreatimportancetoandseriouslystudytheissue.

【Keywords】Run;rural;Boardingschool;Strategy

2001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自此,祖国大江南北所有农村地区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热潮。十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大力建设,有力调整了农村教育结构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农村办学质量和效益之目的。然而,时至今日,农村寄宿制学校仍然存在着师资配备不均衡、住房紧缺、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康、学校管理难度大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曾在德保县的几个农村寄宿制学校担任主要负责人,亲身体验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各种情况,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谈几点粗线的想法。

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各项资金短缺问题,各级政府应花大力气、下大本钱给予关注和解决。首先,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其次,地方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再次,学校也要自己想办法,通过师生勤工俭学或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同时,群策群力,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合乎标准化的宿舍、食堂、澡堂等,配备专职的炊事员、管理员,使学生能保证入住学校宿舍,从而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减轻了专职教师的负担,保证他们更好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2.把好用人关

首先要通过公开竞聘,选用德才兼备、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担任农村寄宿制学校领导。其次要合理核定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补足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教师,优化教师专业结构。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要通过竞聘上岗,优胜劣汰。要吸纳年轻大学生到农村寄宿制学校任教。再次要配足合格的后勤管理人员和专业校医,为他们解决入编问题,对在岗的后勤人员要集中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鼓励爱岗敬业、精力充沛的离退休教师担任保育和炊管工作,对不适合教学一线工作的高龄教师,经本人同意,也可分流到后勤管理岗位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同志有知识、有经验、业务熟悉、工作相对稳定,还能节约开支,学校也便于管理,有利于学校发展。

3.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扎扎实实抓好安全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举行以“警钟时时鸣,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安全教育周期间,组织师生学习有关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同时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此外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

4.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为了给住宿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增设门卫管理、食堂管理、寝室管理等机构,选聘那些身体健康、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同志从事以上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如《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制度》、《食物采购与管理制度》、《寝管人员、保育员工作职责》、《炊事员工作职责》、《家长接送学生登记制度》等,做到有岗位就有制度,并由校委会成员负责督查到人,一月一次考评,考评分记入量化,半年一次聘用,对量化分低的人员予以解聘或待岗,从制度管理上为学生系上安全带。第一、保证学生吃上“放心菜”,学校从食品的采购到加工严格实行“四不”、“三防”措施:“四不”即不购变质食品,不买使用过农药的蔬菜,不买高价菜、人情菜,购回的蔬菜不积压存放;“三防”即防鼠、防蚊、防投毒。第二、保证学生睡上“安稳觉”,低年级保育员和学生同住一个宿舍,做到“两勤”、“两注意”,白天为学生勤洗衣服,夜间勤为学生盖被子,注意提醒有尿床毛病的学生上厕所,注意发现孩子有病就及时治疗。第三、保证学生回家路途中坐上“有证车”,学校配合交通管理部门整治路途安全隐患,要求学生不坐“三无”(无驾驶证、行车证、营运证)车辆、报废车辆、农用运输车辆。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实绩分别进行“班主任积分考核”和“教师管理过程考核”,并与班主任津贴和教师奖励工资挂钩。每一位教职工都感觉到对住宿生管理责任的重大。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公开学生在校的生活以及生活费的开支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改善住宿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5.营造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

要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基本的保证。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要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在课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更多地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尤其是要让学困生能在课外活动中有玩有乐,得到心理的调节,有安全感。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理念,千万不能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克服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编制过紧,缺少音体美劳艺专职教师的困难,不要让学生从早到晚整天陷在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文字学科课程中;困在这些学科的作业中。学校应从现有教师中培养音体美劳艺职业性教师,开齐开足音体美劳艺课时,即使音体美劳艺课程由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文字学科教师兼任,也绝不能将小学生喜爱的音体美劳艺课程成为“搭车”学科。要让学生单调的语数英科社文字学科学习得到适度调节,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全方位的社会性服务人才。要给学生营造更安全,更舒适,更温馨的校园生活环境,除教师细心照料学生外,还要教育高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上帮助小同学,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戒除学生恋家、厌学、逃学的心理,让学生学得安心。

6.改进学校教育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农村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在农村社区不健全的情况下,应当也只能由学校去填补。针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一是要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全面负责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监护人、托管人联系制度,详细记载这些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托管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记录他们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个人情况,使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地真实情况。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间地联系交流,有条件地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三是要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各中小学教师要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帮助解决教育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四是要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制度,在农村学校要配备心理教育教师,开设心理课程;或聘请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以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引导留守儿童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五是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即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这是学校做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和管理,为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的一项重要措施。“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一些嘘寒问暖,在学习上多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职能缺位的孩子有了较好的教育补偿,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总之,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办学水平,有利于农村产业转换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深化教育内部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农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规范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其成为农村孩子们的乐园、学园、家园,是我们每个农村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