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辅助排痰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机械辅助排痰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陈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辅助排痰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空心拳扣背排痰,观察患者使用两种方法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2组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血气分析指标大有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机械辅助排痰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心拳扣背。

关键词:机械辅助排痰;重症脑卒中;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病死率,致残率居全国首位,其中重症脑卒中占脑卒中的20%-30%,是我国临床死亡的最高类型。而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更易加重其病死率,故有效地防治脑卒中是当前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对卒中患者早期使用排痰仪可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满意效果。机械辅助排痰仪是一种根据振动波产生的物理治疗原理,在人体表面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治疗力,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对深部排痰效果显著[1],而且作用温和,似按摩般舒适,耐受力差的患者也易接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室自2014年6月—12月住院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4岁,均为体质虚弱,肺部感染严重,痰液粘稠,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且常规雾化吸入效果不明显,每日排痰量多于80毫升.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0例,治疗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空心拳扣背,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祛痰,雾化吸入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空心拳扣背,利用腕部力量,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拍患者背部,力度视患者病情需要,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以利痰液排出,患者可取坐位或侧卧位,半卧位,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治疗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仪排痰,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用叩击头和振动频率,叩击头在患者背部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行叩击振动排痰,患者可取坐位,侧卧位或半卧位,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排痰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排痰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叩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排痰效果.

1.3疗效判定

监测2组在治疗10天后,肺部呼吸音,哮鸣音和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效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3.讨论

急性重症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患者往往年老体弱,呼吸系统退化,呼吸运动减弱,咳嗽无力,严重肺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治疗上单靠抗生素远远不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解除痰液潴留,患者可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多功能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呼吸衰竭死亡。对重症脑卒中来说,有效地排痰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低氧血症,对减轻多功能脏器损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空心拳扣背机制:传统人工空心拳扣背并非都是专业人员操作,扣背手法达不到专业效果。排痰机制通过气流振动和咳嗽动作使肺泡内或细支气管内痰液脱落流入气管被咳出,但扣背力量因人而异,叩击力量难以把握,而且增加护士工作强度,易疲劳,患者也感觉不适。

机械辅助排痰机制:通过将体表机械振动能量传导至肺部,使坠集在支气管,气管和肺泡表面的痰液松动或咳嗽刺激将其排除[2],振动使支气管扩张,呼吸道通透性增加,分泌物吸收增加,利于患者分泌物及痰液排出。而且操作方便,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机械辅助排痰能有效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痰液多的患者,可使肺部痰液潴留明显改善,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提高血氧饱和度[3],而且通过不同的叩击头,对患者治疗部位精确,既可缩短患者的病程,有降低治疗费用,同时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韬民.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第23期.

[2]孙辉.振动排痰和人工排痰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576-577.

[3]胡静.振动排痰结合体位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