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

陈玉芳

陈玉芳(贵州省都匀市第七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延续性,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碰撞,让学生认识到新知识,也是对旧知识的再学习、再体验。这个过程主要是对数学这一学科逻辑性的开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碰撞新旧知识产生新的体验和认识,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

【关键词】:教学氛围兴趣激发课堂互动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那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新知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有个较好的将来,还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现在的孩子书包是越来越重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减负呢?让孩子减负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让孩子减负必须做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所以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课。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共同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确立学习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习的愿望。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课堂教学要尽可能生活化、趣味化,充分满足学生“好动、娱乐”的需要。

数学课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就会面临内容越来越深奥的问题,一旦前面的知识点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就会对后续的课程学习造成负担。因此,数学课程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顺其自然地融入课堂理解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理解现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能够启发学生的激情,通过活泼有趣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又体会到乐趣,又促进再创新,这样获得高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交流让课堂互动,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自己一方面讲授,学生被动在下面接受。需要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能够建设一个互动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动脑、动手提供充分的机会。通过平等、有趣、向上的交流,一方面锻炼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也收获学生的信任和热爱,进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现代科技发展,教师也要积极学习,通过现代科技道具等来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视频、三维动画等等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让课堂更加高效科学。有了丰富的教学辅助手段,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切实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所谓因材施教的具体意思是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有整体的目标一致性,其中有不同高低程度要求,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是一般进步一般水平,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起点和学习进度,让不同学生在自我的水平上获得渐进的提高。通过人性化的教学让学生收获效率。主要就是教师在对每一堂课进行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层次划分,设计出多层次的练习,更好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收获,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相应的练习能收获成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心。

四、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碰撞

数学是一门连续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延续性,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碰撞,让学生认识到新知识,也是对旧知识的再学习、再体验。这个过程主要是对数学这一学科逻辑性的开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碰撞新旧知识产生新的体验和认识,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注重思考的科学,更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情境、提问等引导学生回顾、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这个过程应该是贯穿在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的,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经验,才能真正建立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在的学校大部分已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思路,也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数学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六、重视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可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像踩在颠簸不平的路上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