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王文清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针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行以磁共振成像的实际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存在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85名,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并给予全部患者两种序列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做以记录。结果:经过成像扫描,85名患者当中,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76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9例;在没有出现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11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74例。邻近血管发生毗邻或压迫和三叉神经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结论: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显示出其两侧的三叉神经血管受到压迫的情况,且清晰度比较高,能够指导临床诊治,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成像;磁共振技术

在颅脑神经疾病当中,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它的发病概率大约在0.05%左右,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发病的时候都会比较虚弱,而且疼痛很难忍受[1]。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疼痛的发病原因还没有非常全面的研究,不过已经有文献可以证实,血管压迫令神经根部的微结构发生变化通常是造成疼痛的主要成因,能够占到60%到80%左右,而且大多都是血管、粘连带压迫[2]。采取诸如血管减压术等措施,能够适当消除或者减轻症状,但是需要准确的术前评价。在本文当中将针对磁共振技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发挥出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存在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85名,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其中包括36名男性患者以及49名女性患者,年龄均在35岁到70岁之间,平均数是(51.22±3.12)岁。全部患者经过确诊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疼痛。且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

1.2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两种序列磁共振成像检查,所选仪器为核磁共振仪器,其型号是西门子Skyra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择取标准型的头线圈,检测人员是资深医师。在检查的时候,首先对患者行以常规性的头颅和矢状位和横断位扫描检测,之后层面纯度需要在矢状位的常规性成像图像当中完成,且扫描线与颅脑神经脑池段保持平行,扫描的上下范围为整个脑干部位。成像当中脑脊液呈高信号,颅脑神经、骨组织以及脑部组织是低等信号。

序列参数设置:TR20、TE3.69、层厚0.5mm、视野210*90(cm)、矩阵256*256、翻转角12°、激励次数1。

序列参数设置:TR6.58、TE2.99、层厚0.7mm、视野140*100(cm)、矩阵256*256、翻转角50°、激励次数1。

待检查完全结束之后,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图像进行整理和打印,并且由神经外科的医师和专家联合,对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之间的联系予以分析。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主要包括患者疼痛一侧和非疼痛一侧的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情况,以及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情况,并对数据做以记录。

2结果

经过成像扫描,85名患者当中,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76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9例;在没有出现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11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74例。邻近血管发生毗邻或压迫和三叉神经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数据参照下表(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显示出其两侧的三叉神经血管受到压迫的情况。该成果也在刘伯儒[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比较可靠。

三叉神经疼痛症状在临床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颅脑神经病变,它指的是三叉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当中存在暂时性、反复性发作剧烈疼痛[4]。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患者的舌头以及上颌、下颌等存在比较剧烈的疼痛感,且疼痛的时间不会大于2分钟,而且会突然停止,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周期性的发作,如果不发作的时候,患者临床表现通常比较正常;如果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疼痛时间有所延长,且间隔明显缩短,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从整体上来说,三叉神经痛可以分成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两种,前者大多因炎症或者硬化症状等导致;后者大多是存在临床症状不过没有病变反应。当前在临床当中,大多认为发病机制是由于三叉神经的根部的入髓区被微血管所压迫。治疗也大多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也就是借助神经分离以及责任血管来打消神经受到的压迫,继而起到治疗的效果。所以,在手术之前判定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当中所使用的两种序列,能够将血管和神经区分开来,且分辨率比较高,存在的误差也比较小;回波时间以及重复时间均比较短,人体脑脊液以及血液的流动带来的矢相位的程度也相对较轻,能令血管与脑脊液信号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综合本文的最终研究成果,在均接受了成像扫描之后,接受研究的85名患者当中,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76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9例;在没有出现疼痛一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毗邻或压迫症状的有11例、和邻近血管无关的有74例。由此可以证实,邻近血管发生毗邻或压迫和三叉神经痛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借助核磁共振对三叉神经进行成像诊断,操作性比较高,而且图像比较清晰,准确性也很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情了解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防止发生失误,而且无创诊断也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检查,可以显示出其两侧的三叉神经血管受到压迫的情况,且清晰度比较高,能够指导临床诊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正巍,曲艺,蒋传路,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J].疑难病杂志,2013,12(07):496-498.

[2]陈利军,陈士新,马宁,等.3.0T磁共振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02):219-223.

[3]刘伯儒.核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8):83-84.

[4]陈立鹏,夏建东,魏新华,等.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0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