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研究概况

高辉耀

高辉耀(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福建泉州362400)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420-02

【摘要】本文介绍中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变化,综述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在中药防治骨肿瘤的基础研究状况,同时还介绍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还进一步指出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医药骨肿瘤概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一种常见病,有良性、恶性之分。通常所说的骨肿瘤是指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常见的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网状细胞肉瘤等。该病多发于青少年,且多发于男性。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防治骨肿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通过多角度,不同指标为中药防治骨肿瘤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骨肿瘤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1中医学对骨肿瘤的认识

中医认为骨肿瘤属于“骨痨”、“肾虚劳损”的范畴,内因多为禀赋不足,肾精亏损,劳倦内伤,骨髓空虚。因肾主骨,骨生髓,故肾虚骨病。外因多为寒湿、热毒之邪乘机入侵,气血凝滞,伤筋蚀骨,经络受阻,蓄结成毒瘤,本病好发于四肢,伴有局部疼痛如刺,久之功能障碍,骨生阴毒。彭胜利等[1]认为骨肿瘤的病因病理在于肝肾虚弱,标在风寒热二邪为主,节在冬春,位丁筋骨,邪不易去,迁久易发。陈云莺等[2]认为骨转移癌的病机是邪积于筋骨,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牛维等[3]认为骨转移癌之病机有虚有实,虚证表现为以肾虚为主的脏腑亏虚,实证表现为癌肿局部的气滞血瘀。朱辉等[4]认为其病机阴阳失调,正虚邪入,以致气、血、痰、湿郁结,积聚所致。

2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的基础研究

2.1中药复方

黄永明等[5]通过加味四物汤灌胃HOS成骨肉瘤原位移植动物模型,并采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的表达,发现物汤高剂量组有明显抑制肿瘤组织VEGF、Flt-1、KDR表达的作用,提示加味四物汤通过抑制VEGF、KDR、Flt-1的表达控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而达到阻止恶性骨肿瘤体内生长、转移的目的;石宇雄等[6]通过RT-PCR法检测动物血清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MRP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骨癌通泰方可使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2KHOS在MRP基因表达中显著减少,说明补肾健脾活血法上的骨癌通泰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的作用,能明显减少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KHOS的MRP基因表达,同时也说明骨癌通泰方具有骨肿瘤化疗减毒增效作用。

2.2单味中药及提取物

李康华等[8]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运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研究苦参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体外增殖活性,发现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率逐渐下降,且大部分细胞被阻滞在S期,导致S期的细胞比例增大及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研究者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检测细胞凋亡,研究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发现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OS73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9]。

2.3单体化合物

郑燕彬等[10]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丹参酮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发现丹参酮ⅡA能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52.1%,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同时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相关的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活性降低,这说明丹参酮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干预c-fos和c-myc等癌基因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它与人参皂甙Rg1、肉桂酸合用,作用更明显,对MG-63细胞的抑制率达72.37%,还使抑癌基因p27、Rb表达上调[11]。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丹参酮ⅡA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诱导作用[12]。

3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的临床研究

邓博等[13]发现化瘀止痛方药可有效抑制骨转移肿瘤灶,减轻骨转移所致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兰海等[14]发现补中益气汤应用于骨肿瘤的术后调理,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多项机能,利于术后恢复;化岩胶囊对骨肉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也有明显促凋亡作用,且其作用表现出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关系[15];施立奇等[16]发现沙参麦冬汤结合泰勒宁治疗恶性骨肿瘤中晚期疼痛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止痛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侯恩仁等[17]发现中药补肾填精壮骨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并能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此外,中药加味六味地黄汤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18]。

4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中医药防治骨肿瘤的基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骨肿瘤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尚存一些问题需解决。如中药复方的研究较少,过分注重单味药的抗骨肿瘤作用,忽视了中医理论进行中药复方抗骨肿瘤的研究;研究的深度不够,许多研究还停留在形态学、生化水平上;研究的指标中,很多停在定性上,在定量、定时、定位的分析上较缺乏,导致中药抗骨肿瘤的分子作用机制不够清楚;另外,中药本身其成分多且复杂,也给研究者带了许多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中药血清药理学以及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许多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思路有了新的突破,对中药抗骨肿瘤的研究可以与骨肿瘤的病因学结合,如基因组学、蛋白祖学。因此,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医药资源治疗骨肿瘤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彭胜利.浅析骨肿瘤的病机与辨治[J].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2005,2(1):85-86.

[2]陈云莺,吴丹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转移癌疼痛30例[J].福建中医药,2001.32(5):12.

[3]牛维,吴万根.骨转移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医研究,2001,14(2):53.

[4]朱辉,许少健,刘金文.中医药治疗骨肿瘤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1):56-58.

[5]黄永明,仁荣,金文,等.加味四物汤对荷骨肉瘤小鼠肿瘤VEGF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3):1-3.

[6]石宇雄,黄永明,张娴,等.骨癌通泰方对人成骨肉瘤耐药细胞R2KHOSMRP基因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8,29(11):1552-1553.

[8]李康华,李国军,龙海涛,等.苦参碱对人骨肉瘤细胞系MG263体外活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47-2149.

[9]张立明,郑传莉.氧化苦参碱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49-3050.

[10]郑燕彬,王国红,洪琛,等.丹参酮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21):2-5.

[11]石松林,王国红,李祺福,等.人参皂甙Rg1、肉桂酸和丹参酮IIA组合对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30(6):761-765.

[12]石松林,王国红,马宗源,等.丹参酮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结构和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5):801-804.

[13]邓博,贾立群,高福云,等.化瘀止痛方药外用对骨转移癌肿瘤增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3):472-473.

[14]兰海,王辉,刘博,等.中西医治疗良性骨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1):41.

[15]李东升,古建立,张志勇,等.化岩胶囊对成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中医,2003,21(3):13-14.

[16]施立奇,祁青,陆小尖,等.沙参麦冬汤合泰勒宁治疗恶性骨肿瘤中晚期疼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2):11-12.

[17]侯恩仁.补肾填精壮骨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21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91.

[18]苏海涛,黄永明,许少健,等.加味六味地黄汤对骨肉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41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