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麻醉药物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1

常见麻醉药物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程礼元

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隆昌642150

麻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医疗手段,通常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等类型,其中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都属于全身麻醉,常用的麻醉药物不仅是麻醉主任医师考试所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执行临床医疗操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患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全身麻醉。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水平不断提升,静脉麻醉药在门诊的短小手术和耗时较长的大手术中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吸入性麻醉药物以氧化亚氮、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为代表;肌肉松弛药物以非去极化肌松药(管箭毒、泮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等)、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为代表;而静脉麻醉药物在其中占有的比重较大,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阿片类、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以及肌松药等药物,较为常用的是丙泊酚类及阿片类药物。例如在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可应用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具体用药需结合临床需求与医师建议,合理遵循面诊指导进行。

为提升麻醉药物用药的安全性,近年来对于血液动力学的监测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血液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物理学定律,结合生理及病理生物学概念对循环系统的血压、血流组织里及血流量等水平进行持续动态测定的一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十分直观的判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分析常见麻醉药物对血液动脉血的影响十分重要。

世界上第一例全身麻醉类型是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机将可挥发的麻醉药物与氧气混合后由病人随着呼吸经口鼻缓缓吸人体内,产生大脑的抑制,使病人慢慢入睡,随着吸入药物浓度的增加,病人会逐步丧失意识、肌肉松弛、呼吸停止,而且感觉不到周身疼痛,达到可进行手术操作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吸入麻醉方式选择利于气道管理的气管内插管全麻方式,并选择以吸入麻醉药物为主进行麻醉维持,多见于安氟烷、异氟烷等类型,发展至今主要以七氟烷为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吸入性麻醉药的MAC值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常成年人水平较低,儿童或老年人水平较高,因此麻醉药物的过量与不足之间的范围较窄,故而合理选择相对浓度的麻醉药物十分关键。

一般而言,吸入性麻醉药以剂量相关的形式抑制心肌、扩张血管>继发低血压,但各个麻醉药的作用特点有所不同。氟烷和安氟醚主要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而异氟醚、地氟醚主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维持心输出量的作用。但心肌病患者,异氟醚可以明显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例如,在体外循环期间灌注师通常会停用吸入性麻醉药(常用异氟醚)约lOmin,或在停机前停用以避免停机时抑制心肌。

另外,吸入麻醉药物均可引导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随着机制差异的影响,目前常见的安氟烷能够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致使患者心输出量降低,而安氟烷会随着其自身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加剧HR,可能与其对人体心肌收缩力的抑制效果相关,在麻醉过程中,可通过增加HR的途径实现维持患者心输出量稳定的目的。

大部分病人做完静脉麻醉以后,没有太大的不舒服。有些病人术前有晕动症,用完静脉麻醉药以后,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头晕,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才能恢复。还有病人可能平时有消化道的疾病,静脉麻醉以后可能会产生恶心。这些都可以通过休息,等到药物消除以后就可以消失。而静脉麻醉是经血管注入各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方式,其能够通过促使患者入睡的镇静药物、肌肉松弛的肌松药和使患者感知不到疼痛反应的镇痛药,药物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作用,使患者入睡,继而导致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因此不查周身疼痛效果,达到可进行手术操作的状态。

临床研究证实,不同的静脉麻醉药物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BP的降幅排序顺序通常为丙泊酚、咪唑安定、舒喷托纳,而对心脏泵功能抑制的排序通常为丙泊酚、咪唑安定、舒喷托纳,针对其过程可见,木作安定对前后负荷存在较为强烈的影响,依托米脂的影响相对较低。

总结以上内容可知,静脉麻醉药物抑制心血管功能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与降低其机体循环阻力、促进心肌循环的作用关联密切;静脉麻醉药物抑制钙离子内流的相对效能与其体内、外抑制的收缩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钙离子内流阻滞是确定静脉麻醉复性肌力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心功能较差或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如老人、儿童),执行全麻诱导过程中,不宜选择丙泊酚类麻醉药物,可选择咪唑安定类药物,以小剂量用药,能够充分降低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保障其健康恢复,随后在静脉麻醉停止2小时后恢复正常饮食,或指导其多喝点水,喝完水以后觉得没有呛的感觉即可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