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治疗痢疾作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甘草治疗痢疾作用浅析

孙晓维

哈药集团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150000

【摘要】甘草治疗痢疾作用的有效分析,一方面能够基于实际规律和药性进行全面统筹,为传统医疗环境中对于甘草的描述提供更加全面的数字统筹条件;另一方面更能够通过甘草的药理环境为痢疾病症作用提供稳定的分析平台,从而确保在药品功能衍生方面的优势,同时更能够巩固当前甘草药品的市场价值。本文基于甘草治疗痢疾作用的特性展开分析,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药性论述确定对痢疾治疗效果同时,期望为后续甘草药材使用的市场环境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甘草药材;痢疾治疗;作用浅析

一、甘草药材概述

甘草在当前城市医疗环境中,属于常见的中医药材,在实际医药环境中,主要具备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和脘腹等功效,由此可见在当前城市医疗环境中具备非常大的医药市场,同时更能够作为药材辅助稳固患者身体内部环境,为后续医疗体系的有效开展埋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更在此环境中为中西药药理结合搭建了完善的平台。其中,针对于甘草药材的应用,依据史书记载具备较为完善的药性记载,不但确定了在药性使用的全面性,同时更针对其中甘草的使用状况提供了完善的构筑参照,由此可见在痢疾治疗环境中,针对患病特性和甘草药性方面有冷热相较等治疗概述,如此便说明了甘草在痢疾病症治疗过程中,早在古代便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治疗方法,但落实现如今医疗体系内部,针对痢疾的分类和药性反应分析条件却仍旧处于空白,如此便应当针对性采取分析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甘草药材在使用中,具备痢疾治疗的积极作用。

二、作用试验分析和结果

基于以上概述,在讨论甘草对痢疾治疗的作用过程中,应当以甘草治疗方法作为核心分析其中规律,再凭借大量的数据试验条件,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效果具备全面渗透分析的优势,并在后续医疗环境中提供稳定的治疗药用性。

期间,针对甘草方剂的使用提供100例,其中以甘草作为引导的痢疾治疗中,有82例用于治疗赤痢,占整体试验环境中的82%;其次,16例甘草方剂用于治疗赤白痢,占整体试验环境中的16%;而后2例用于白痢治疗,占整体试验环境中的2%。由此可知,在落实痢疾治疗过程中,赤痢的适用性最为广泛,其次便是赤白痢,白痢最少。而基于三种痢疾的病理状况和条件,便能够明显分析出甘草药品在药性方面的规律和优势,在后续肝腹调和方面具备明显指向性的同时,更巩固了患者腹部冷热环境,避免了痢疾病症的恶化,同时也缓和了痢疾并发症状,为后续药物落实提供了稳定的缓冲平台。

故而,在论述试验结果过程中,应当首先明确整体适用环境方剂选择具备公平性与随机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治疗分析条件满足作用条件,同时更能够基于病患状态明确整体疗效环境,以避免后续甘草药物在功能落实方面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体药品分析试验的准确性,并在后续药品结论分析环境中造成一定影响。当以上环境满足,则可以确定甘草在试验论述环境中,的确有良好的治疗优势。

三、甘草药性作用分析

1.调和脏腑寒热

《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具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的功效,说明五脏六腑之邪气无论寒热,使用甘草均可祛除,针对热邪,甘草可以清热解毒;针对寒邪,甘草可以温中下气。

而历代医家大多认为甘草祛除邪气的功效实际上是由于其具有调理脏腑正气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疏》中“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者,以其得土冲阳之气,味甘平,性和缓,故能解一切毒气,安脏腑,除邪热也。”《本草崇原》有:“甘草味甘,调和脏腑,通贯阴阳,故治理脏腑阴阳之正气,以除寒热阴阳之邪气也。”痢疾之病位在胃肠,病邪有热亦有寒。甘草治疗的痢疾以赤痢和赤白痢居多,二者均有热邪为患。据古代本草记载,生甘草性偏寒凉,炙甘草性偏温和。因此,治疗以热邪为主的赤痢或赤白痢时应使用生甘草,治疗以寒邪为主的白痢时应使用炙甘草。

2.生肌止痛作用

甘草具有生肌肉的功效,如《神农本草经》早已记载甘草能“生肌肉”,治疗“金疮”,《证类本草》引淮南子日“甘草主生肌肉”,甘草,其味至甘,主入脾经,脾主四肢、肌肉,所以能长肌肉;甘能缓急,故甘草具有明显的缓急止痛之功效。正如《本草备要》所载甘草能“生肌止痛出主肌肉,甘能缓痛)”。又如《证类本草》引《药性论》云:“主腹中冷痛”《本草发挥》云“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中医学的“肌肉”包括皮毛、腠理深部的现代解剖学意义上的皮下脂肪、肌肉等组织,具有保护内脏与相关组织,抵御外邪,主司运动等功能。笔者认为,胃肠道同样是由肌肉组成,甘草亦可以修复寒热邪气对胃肠组织造成的损害,甘草的生肌止痛作用对治疗痢疾是至关重要的。

3.药品调和作用

甘草调和诸药的功效被人们所熟知,甘草用作药引也同样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如在同一首方剂中既有热性药物又有寒性药物时,使用甘草便可使药物的寒热之性得以调和。例如《幼幼新书》卷21引《赵氏家传》之三圣方,三圣方由黄连、千姜、甘草各等分组成,主治“冷热不调,泻痢不止,腹中疼痛。”用法为“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赤白痢,二宜汤送下。”方中有药性苦寒之黄连,又有药性辛温之干姜,甘草的应用就在于能调和二药的寒热之性,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不相悖。又用甘草送服,加强了调和药性的作用。正如《汤液本草》所言“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

4.药性缓解作用

甘草缓和药性的功效仍旧取决于甘草的甘缓之性,当方剂中存在药性较为猛烈或有毒的药物时,甘草可减缓其峻烈之性和毒性,如《圣济总录》所载的铅丹丸,组成中有铅丹半钱、丹砂二钱、巴豆七枚、砒霜半钱,均为药性猛烈和有毒之品,此方用甘草作药引治疗疾病,可起到缓和药物毒性和烈性的目的,以防其伤及人体正气。正如《汤液本草》所言:“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章津铭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附子与甘草配伍后,附子的有效成分次乌头碱的体内吸收率减慢,但吸收总量增加,说明甘草可做到使有毒药物在体内“缓释”的作用,做到了毒解而效不减,这也正是甘草缓和药性的原因。

四、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可知甘草药材在针对痢疾病情展开治疗过程中,依据自身特性和痢疾种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倾向,确保其中药性环境既应当满足痢疾病患能够被有效治疗,从而巩固脏腑环境同时,更能够凭借痢疾病患状况和用药环境提供稳定与调节的条件,以便在后续药品供应方面具备可持续化市场涵盖优势。故而,在论述甘草对痢疾的治疗作用同时,应当基于其中甘草特性展开细致分析,确定整体药理作用对痢疾的影响同时,还应当确定甘草在其他药用环境中的联用优势,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后续药品市场职能开展过程中具备疗效稳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药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湘云,李倩,郑聪敏,等.《伤寒论》解表三方中甘草用量及作用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8):43-44.

[2]王茅,徐祉君,郑文博.甘草的临床运用浅析[J].光明中医,2017,32(11):1669-1671.

[3]程海鹰.中西药配伍利弊临床浅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7).

[4]高璐.细菌性痢疾研究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7,33(2):2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