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张继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试论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张继高

张继高

牡丹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现代的建筑市场当中,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应用较为广泛。该项工艺对施工设备、原材料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输送能力较大、效率就高以及速度较快等,都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所呈现出的明显优势与特征,不仅可实现对人力的有效节省,同时利用连续作业的优势缩短施工时间。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探究,这对建筑整体质量以及水平的改善都有积极意义,也为我国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行业也随之发生改变,对混凝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强、防水、耐热是现代建筑混凝土材料必须满足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泵送混凝土就是在此种背景下出现。高层建筑以及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是泵送混凝土应用的主要范围。现阶段该项技术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已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何实现对泵送混凝土工作性能以及工程质量的良好把握,是建筑行业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要求

1.水质的要求

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进行取样检测。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及海水不能使用。

2.水泥的选择

普通的硅酸盐水泥是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时使用的主要材料。施工现场整体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利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构建,其中主要包括矿渣硅酸盐水泥。本工程所使用的水泥为海螺牌,C30以下用32.5R水泥;C30~C45用42.5R水泥。在确定水泥用量时,需要对多方面内容进行考虑,首先是必须满足结构对于强度所提出的要求。水泥浆在施工过程中也会作为一定的润滑剂进行使用,收缩过程的阻力会在此种背景下有所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水泥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黏性有所提升,不断增加的摩擦会阻碍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需要结合实际对水泥用量进行科学控制。

3.掺合料的选择

通过相关实践与探究可以发现。将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掺入到混凝土当中,不仅可实现对部分水泥的科学代替,同时可利用粉煤灰的滚珠效应发挥其润滑作用。球状是粉煤灰颗粒的主要形状,因此利用粉煤灰颗粒可实现对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有效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以及保水性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是进一步改善可泵性的重要前提。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混凝土水泥水化热的有效降低,需要将原状或者磨细后的粉煤灰加入到混凝土拌合物当中。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升高现象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高温季节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都可对该项工艺进行使用。

二、混凝土的泵送工艺

1.混凝土泵送注意事项

泵送混凝土比常态混凝土流动性大,在振捣过程中骨料与水泥砂浆易产生不均匀分布,掌握其特殊性,对做好现场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质量十分重要,必须强调如下几点:

(1)尽可能按平层法浇筑,浇筑厚度30—50cm,应由远而近逐层浇筑;

(2)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M,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要有效消除不均匀流动现象,仓面的泌水要及时排除;

(4)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40cm左右,振捣时间宜在15-30秒,切忌一次长时间振捣,覆盖第二层砼前,再进行第二次复振,既可以振捣密实,排除气泡,又可防止过振产生骨料下沉分离。

2.泵送前的准备

(1)炎热季节施工时,要在混凝土输送管上遮盖湿罩布或湿草袋降温,以避免阳光照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同时每隔一定的时间洒水湿润,以降低入模温度;低温天气施工时,应采取遮盖或保温材料包裹。

(2)对泵机进行全面的检查,符合要求后开机进行试运转。泵机启动后,先泵入适量清水,以湿润料斗、活塞和输送管等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部位。再用与泵送混凝土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

3.混凝土泵送

(1)泵送时应先慢速,同时检查泵机各部件是否运转正常和输送管道有否漏浆、牢固,待各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开始加速至正常速度。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2)如在泵送中途因故必须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时间。

(3)泵送混凝土时,如因混凝土供应不上或其他原因使输送管吸入空气,此时应立即反泵吸出管内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拌合并排出空气后,重新泵送。

三、常见堵塞原因及预防措施

1.骨料级配不合理

碎石或卵石直径过大,拌制出的混凝土会引致管道堵塞;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保水性不好,坍落度变化过大等都容易发生离析而堵塞管道。预防措施是控制骨料的直径和水泥用量,限制水灰比在恰当的范围,保证坍落度不发生较大的变化。

2.输送管道铺设不合理

弯管太多和管道过长等都容易发生堵塞。预防措施是在设计管道线路时,选择路线最短、弯道最少的线路,并且管道固定牢靠。如果在泵送过程出现油温升高、压力升高、输送管明显震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应立即查明原因,此时应慢速泵送或反泵,防止堵塞。反泵后将管道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泵送。泵机选择不当、压力达不到要求时,都可能造成堵塞。预防措施是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输送量、输送距离等综合考虑。

四、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由于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大砂率及较高的水泥用量,以及振捣不均匀等原因导致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裂缝、收缩值较大等问题,影响了混凝土质量。预防措施是:

1.在满足结构要求和可泵性的前提下,控制水灰比和尽可能减少坍落度。

2.掺入适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混凝土运输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的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4.混凝土的自由浇筑高度不宜大干1.5m,否则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结语:在建筑市场中,泵送混凝土工艺已经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泵送混凝土工艺可借助自身优势,实现对单位工程施工进度的不断改善。在施工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在施工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科学使用。有效改善传统施工中存在的多种不足。

参考文献:

[1]李路明,陈喜旺,张莉,etal.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探讨[J].建筑技术,2016,47(4).

[2]陶志斌.试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2(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