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 2

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宋明德

宋明德(黑龙江省延寿县六团镇卫生院150779)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5-0155-02

【关键词】胃黏膜保护剂修复应用

胃黏膜保护剂可应用于各种胃黏膜损伤,有些场合充当主药,有些场合作为辅助用药,主要应用于急性应激、抗幽门螺杆菌(Hp)、抗胃溃疡和胃炎、抗胆汁反流,以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当必须长期应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时,可用于防治其造成的胃黏膜损伤,还可用于外科手术后吻合口溃疡以及用于急性中毒洗胃后、误食异物后、插鼻胃管吸引后等机械性胃损伤。

Hp的发现以及对其深入研究,已证明它是胃炎、胃溃疡发病机制之一,甚至也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其有鞭毛,可在胃内穿过黏液层,并依靠黏附素的作用,紧贴上皮细胞而定植于胃窦黏膜小凹处,其有尿素酶可损伤上皮细胞,又有毒素VagA和CagA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因此,杀灭Hp对保护胃黏膜至关重要。临床上应用铋剂和相关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等组成杀灭Hp方案。经典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可达80%以上;而单独应用铋剂,Hp根除率也在30%~40%,疗效可观。近半数的杀菌方案含有铋剂,可见应用之广泛。即使三联治疗失败,铋剂仍可作为主要药物应用于二线根治Hp方案中。最近有报道用铋剂加上兰索拉唑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成四联一周二线治疗方案,Hp根除率达83%,效果好,副作用也小。除用于杀菌外,铋剂还可用于抗炎、抗溃疡治疗,疗效类似于H2受体阻断剂。其中代表药物胶体次枸橼酸铋(又名德诺),有很高的水溶性和良好的胶体性。在胃内,铋与枸橼酸之间的键断裂,铋与糖蛋白形成不溶性沉淀物,覆盖于损伤表面。铋离子还可直接进入细菌菌体,使之死亡。口服德诺后,99%药物在肠道发挥作用,不吸收,因此副作用小。用法:120μg/次,4次/d,三餐前半小时和晚餐后2h服用,一般连续用药2~4周。为防止在低酸条件下铋吸收增加,造成体内积蓄,一般不与抑酸药同用,连续应用也应少于2个月。其主要副作用为舌苔发黑、大便发黑,要注意与消化道出血进行鉴别。该药在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孕妇禁用,并不能同时与牛奶、酒、咖啡和茶合用。常用铋剂除德诺外,还有胶体果酸铋(又名维敏),用法:120μg/次,4次/d,4周为一疗程,作用与副作用均类似德诺。

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诱发溃疡,同时它又可抑制组织修复,加重溃疡,因此,当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或需要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时,可预防性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常用为硫糖铝。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可用于骨、关节炎治疗,更多的则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结直肠癌,当病情需要长期应用这类药物时,也可预防性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以米索前列醇为优,以硫糖铝为常用。

临床上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还有替普瑞酮(施维舒),其主要作用增加胃黏液疏水性,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合成,促进损伤区胃黏膜再生。临床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用法:50μg/次,3次/d,治疗4周,胃溃疡愈合率58%。有报道替普瑞酮和H2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治疗溃疡,效果优于单独应用雷尼替丁组(P<0.05),可明显提高分子糖蛋白氨基己糖的含量(较之雷尼替丁组)。其主要副作用为口干。也有报道用替普瑞酮合并阿莫西林、兰索拉唑治疗溃疡和Hp,治疗8周溃疡愈合率为79%,Hp根除率为48%。还有报道用替普瑞酮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黏膜损伤,增加了胃黏膜血流和氨基己糖水平,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麦滋林也是临床应用较多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主要成分为L-谷氨酰胺,占99%。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用法:0.67g/次,3次/d,冲服。其作用温和,无明显副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麦滋林对损伤黏膜的修复机制主要通过促进上皮细胞增生。

从中药甘草中提炼出来的生胃酮,抗溃疡疗效肯定,应用5周,胃溃疡70%消失。由于其结构类似于醛固酮,水、钠潴留明显,限制了临床应用。

还有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如生长因子、抗氧化剂等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很大进步,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有些胃肠道激素如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也有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

胃黏膜保护剂种类多,大部分副作用小,可广泛应用。其在应激、抗幽门螺杆菌、抗溃疡和胃炎、抗胆汁反流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抗酸方面的应用不及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在抗反流中的应用不及促胃动力药。但这方面的临床比较研究甚少。胃黏膜保护剂有促进黏膜血流作用,按理也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而这方面尚未有报道。在恶性疾病的治疗中能否有效,也是一个未知数,需要多做临床研究。

新近发现胃液中存在一类肽类物质-三叶肽,具有黏膜保护作用,它是黏蛋白相关肽家族中的成员,广泛存在于正常胃肠道组织,表达于表层上皮细胞,其结构特点具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借3个二硫键连接成三叶形,该结构使它具有耐蛋白酶作用,失去三叶结构就失去耐蛋白酶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有2个,其一,与黏液中糖蛋白相互作用,加强黏液凝胶层的保护作用;其二,增强胃上皮细胞向损伤面迁移覆盖,促进黏膜愈合。尽管三叶肽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但是它为黏膜损伤的修复和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总之,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新的制剂也在不断开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组药物,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刘铁夫,薄挽澜.加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97-198.

[2]萧树东,许国铭,李兆申,等.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2,2(14):1000-1001.

[3]胡伏莲.重视胃肠黏膜屏障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39).

[4]陈建民,任建林.胃黏膜保护剂临床应用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第21期.9.

[5]李健,唐芙爱.胃粘膜保护剂的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