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公路选线如何做好环境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景区旅游公路选线如何做好环境保护

张长科杨建明

1.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4210012.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421002

摘要:在景区公路建设中,如何处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从环境选线的角度总结了景区选线的研究现状,在分析了景区选线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景区公路;选线;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旅游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山区的旅游公路,受经济、地形以及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加快旅游公路的建设十分重要。

但是,近几年公路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公路污染案例在警示这我们,必须同时进行环境的保护。公路环境保护,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环境问题,通过分析、设计并制定好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工程的具体实施措施。目前,我国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主要涉及到声屏障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服务区环境治理工程、绿化美化工程等方面。

1.旅游公路选线不当而破坏沿线周边环境

线路选取在地质构造脆弱地段而引起山体滑坡,对其植被影响也比较大,甚至导致沙漠化,甚至在高寒山区而引起雪崩。另外,桥梁的搭建会改变河流的状态,隧道的开凿会对山体的稳固有影响,以及穿越一些动物栖息区、自然文物区、城镇、乡村、农田、建筑物等的公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影响到原有的生态,给当地居民、野生动物的生活带来干扰,破坏历史文物,甚至造成大气、水、土壤、声等的污染;平原地区对人工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相比于平原地区,山区公路建设难度更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就更大。

2.环境保护的公路选线的原则

2.1节约土地原则

公路建设规模往往很大,占用的土地也就相对较多,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布设路网,避免重复设线,合理选用公路建设标准和技术指标,适当降低路基高度,减少两侧边坡占地及填挖方取土占地,对公路临时用地进行整治、恢复和利用。

2.2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原则

生态系统虽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但其中任何一种成分或过程的破坏和变化,都将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存在。因此,公路建设应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特别对一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3保护自然植被原则

生态系统中自然植被是可以调节系统的环境要素。因此保护公路沿线的自然植被以求生态系统稳态发展。

2.4生态环境恢复原则

公路建成以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已被破坏,难以完全恢复,这时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体系。这就需要定向的设计,特别是绿化设计、环保设计。

3.景区道路选线中对环境影响的处理方法

3.1越岭选线

越岭线路主要由岭顶的长隧道或深路堑、沿分水岭两侧河谷向下游的引线以及谷底桥梁或高路堤等三个部分组成。越岭选线的主要工作是越岭垭口的选择,越岭线路谷部桥位的选择和越岭引线的选择。在垭口的选择方面,主要从不同高程、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两端引线条件三个方面来选择垭口。展线主要根据工程运营要求,选择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利的越岭标高和尽量小的限制坡度,选取合理的的展线方式。展线方式一般有简单展线、伸入侧谷展线、螺旋展线和回头套线四种展线方式。

3.2河谷选线

山区河谷选线可充分利用河谷纵向坡度比较平缓的特点,便于施工,有较好的运营条件,同时沿河谷经过居民集中的城镇较多,有利于山区工农业的发展。山区河谷,只要河流有很小的弯曲,在凹岸往往形成陡崖峭壁,而凸岸一侧形成伸出的缓坡山咀。河谷线路换岸方案的选择,应通过对两岸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对比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是左、右岸的比选,确定线位在同岸或对岸后,然后再进行局部换边的比选。其次,沿河线路在进行左、右岸线路方案比选时,不但要考虑既有不良地质的影响,还应考虑施工期间或运营后可能发生工程病害的影响。

3.3困难地段用横断面选线

在山区地形复杂或地质不良地段,高填、深挖、明洞、隧道、挡墙、护坡、横桥、河岸防护等工程经常出现。但是,只要充分利用地质地形的特点,将线路中线左右移动几米,即可使工程情况大大改善。在较大比例尺的横断面图上,结合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质情况,确定线路中线移动的理想位置。在地形陡峻地质复杂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的控制要求,采用控制横断面选线,能较准确地确定线路位置,达到比较理想的工程效果。

4.结合环境保护的选线

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抑制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功能,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则会加重自然灾害,因此,在景区道路选线设计中应对环境因素进行周密的考虑,在方案比选中加入环境保护来进行景区道路选线方案的综合比选。

4.1把景区公路选线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而采取的方法

(1)平面上采取避让的方法。在选线中除应考虑工程造价及技术标准外,景区公路的选线设计应尽量避让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例如:湿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森林公园、水源区等。

(2)横断面上采用缩距法。路堤、路堑的填挖高度,直接关系路基边线宽度的大小,因此,在纵坡拟定时,要尽量考虑横向边沿的最佳宽度。

(3)纵断面上用设置变坡点法。景区公路选线中,若纵断面变坡点设置不当会产生大量的挖填方,这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的同时,也增加了边坡和路基的不稳定性。因此,景区公路选线中减少填挖方量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4.2综合考虑景区公路选线与环境保护工程

在景区公路建设中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景区公路与环境科学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搞好景区公路选线的环境保护,首先,要在整个线路建设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并在线路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都建立环境调查,环境治理和环境评价程序,综合考虑山区道路选线。其次,在环境保护的工程方面,除防音墙、净化水池以及绿化工程外,还有其它诸如勘测设计、施工组织等,都应考虑到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而加以防止和控制。第三,必须将道路选线工程设计、环境保护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

4.3考虑线路运营的环境问题

景区公路选线中,考虑线路在运营后的环境影响是景区公路选线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投入运营以后的环境问题,主要从两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土体原有自然结构,相应的生物链随之改变,也就改变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次是对水土环境的影响,边坡中深挖路堑、高填路堤,引起塌方、滑坡等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地质条件的不稳定。

5.景区公路选线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景区公路选线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对景区公路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有待提高;景区公路灾害防治的系统有待完善;景区公路灾害对环境影响评价性有待完善;进一步重视地质环境的研究;景区公路选线中考虑工程与环境协调。

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道路选线研究,是风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要求。进行景区公路选线,应当同当地经济发展、国土整治与开发、环境保护和新的生态平衡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规律,促进山区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蒋忠信.中国山区道路灾害规律与防治原则.国土经济.1995,Z(5):11~16

[2]方向池.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地质选线与原则.云南公路科技.1993,1:24~26

[3]赵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林业建设.2001,4:35~37

[4]常建华.谈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J].科学之友,201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