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马桂花

马桂花(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新疆焉耆8411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宫角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的意义。方法针对26例宫角妊娠孕妇(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检查中随机选择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分别为腹部组(12例)和阴道组(14例),分析检查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腹部组确诊率为58.3%(7/12),误诊率为41.7%(5/12),误诊病例给予经阴道超声,得到正确判别;阴道组确诊率为78.6%(11/14),误诊率为21.4%(3/14),其中有2例病例(66.7%)为间质部妊娠,1例病例(33.3%)为宫内早孕,阴道组确诊率较腹部组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诊断宫角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可降低出现误诊可能,具有鉴别价值。

【关键词】宫角妊娠经阴道超声临床诊断

异位妊娠的种类有很多,宫角妊娠是其中一种,在产前检查中并不多见,具有特殊性,病例数约为异位妊娠产妇的27%[1]。在妊娠早期,病例并无严重不适,且无典型症状,所以较难准确诊断。对孕妇来讲,这种妊娠情况是很危险的,一旦出现宫角破裂,就会引发严重的大出血,因此为病例提供确诊率较高的诊断方法成为诊治关键[2]。本文针对26例宫角妊娠孕妇(2010年3月—2012年3月)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在检查中随机选择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后一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较为理想,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针对26例宫角妊娠孕妇(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检查中随机选择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分别为腹部组(12例)和阴道组(14例),年龄统计区间为22—38岁。腹部组年龄均值23.1岁(22—37岁),常规尿检HCG呈阳性,最短停经时间为7周,最长为12周,其中83.3%(10/12)为因阴道流血异常等不适症状就诊,16.7%(2/12)为常规产检;阴道组年龄均值23.4岁(23—38岁),常规尿检HCG呈阳性,最短停经时间为6周,最长为12周,其中78.6%(11/14)为因阴道流血异常等不适症状就诊,21.4%(3/14)为常规产检。腹部组和阴道组的产妇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检查所用超声仪为SonolineAC(西门子),各组选用不同的探头。腹部组为经腹探头,选择3.0—3.5MHz频率;阴道组为经阴道探头,选择7.0—7.5MHz频率。检查时为了方便操作应使孕妇体位为膀胱截石位,操作前常规涂抹耦和剂,并实施防止感染的措施,使用的工具为避孕套,靠近宫颈位置插入探头,仔细进行盆腔扫查,重点位置为穹窿处,注意需选择多个切面。诊断提示为子宫形态结构异常、盆腔积液等。

1.3处理数据x2检验两组确诊率及误诊率比较,由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确诊率及误诊率比较腹部组确诊率为58.3%(7/12),误诊率为41.7%(5/12),误诊病例给予经阴道超声,得到正确判别;阴道组确诊率为78.6%(11/14),误诊率为21.4%(3/14),其中有2例病例(66.7%)为间质部妊娠,1例病例(33.3%)为宫内早孕,阴道组确诊率较腹部组高(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2宫角妊娠的典型超声检查表现子宫形态结构异常,体积变大且两侧不对称,肌壁回声完整,宫角呈现出异常突出,子宫内膜附近存在孕囊、可见动脉供血包块。临床分型主要有破裂型、胚囊型和孕囊型(非典型),这三种类型的宫角妊娠有各自的特点。破裂型除表现出上述子宫异常外,还可见特殊的包块形态,无清晰界限、体积不同、质地不均,位置在宫底一侧,存在局灶性供血,同时可观察到盆腔液性暗区。胚囊型除表现出上述子宫异常外,还可见肌层围绕与四周,孕囊回声,宫底部略有膨隆(单侧),同时可能表现出胚芽等,通常在病例的早期检查中均可见此类型的表现。孕囊型(非典型)除表现出上述子宫异常外,还可见混合型团块且宫底部略有膨隆(单侧),其结构与胚胎相似,有清晰界限,伴有回声,可见肌层围绕但极薄,存在局灶性供血。此类型的宫角妊娠可一起孕妇身体不适如腹痛等,与破裂型的胚胎状态相同,但并未破裂。

3讨论

宫角妊娠在产前检查中并不多见,多数病例是在因阴道流血异常等不适症状就诊时发现的,临床上将其归为异位妊娠,以孕卵种植位置命名,临床分型主要有破裂型、胚囊型和孕囊型(非典型)[2],与宫外孕有本质区别。在妊娠早期,病例并无严重不适,且无典型症状,但可导致流产、大出血等症状,因此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超声检查辅助诊断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诊断难度[3],以往选择的经腹超声误诊率较高,且不利于明确着床位置[4],而应用经阴道超声可降低出现误诊的几率,呈现出各种类型宫角妊娠的特点[5]。本文阴道组有3例病例误诊,其中有2例病例(66.7%)为间质部妊娠,在诊断时应加强对二者的区分;腹部组确诊率为58.3%(7/12),误诊率为41.7%(5/12),阴道组确诊率为78.6%(11/14),误诊率为21.4%(3/14),阴道组确诊率较腹部组高(P<0.05),因此临床针对宫角妊娠应选择经阴道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蒋红燕,史景璐.阴道超声对子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7(12):174-175.

[2]廖平川,郭雪桃,史小荣,等.孕早期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超声表现特点与鉴别[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2(11):709-711.

[3]钟洁愉,张蒂荣,刘瑶瑶,等.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罕见疾病杂志,2009,15(3):15-17.

[4]管琳,魏玲玲,郭晓慧,等.经阴道彩超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附28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3):796-798.

[5]易旺云,麦健敏.宫角妊娠37例诊治分析[J].数理医药杂志,2010,3(6):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