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实词翻译方法与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浅谈文言实词翻译方法与技巧

贾玲

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贾玲

高考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些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理解,有的因古今异义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特别是遇到陌生的文言实词,一时难以准确理解词义,则须灵活运用一些方法、技巧进行推敲、判断。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一些方法、技巧总结如下:

一、字形分析推断法

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意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二、字音分析推断法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一句中的“顿”的意义。“顿”与“钝”的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就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

再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这句中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豁然贯通。

三、语法分析推断法

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推断词义。如“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材”的意思,“打材”是动词,明显不当。又如“范增数目襄王”(《鸿门宴》),这句中的“目”前有状语,后有宾语,用作动词,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解释为“用眼睛示意”。

四、结构分析推断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中“跬步”的意义。“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意思。又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逸豫”之意,“忧劳”“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我们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例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地”的意思,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险固的地方”。

五、语境分析推断法法

语境分为句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段文章而言的大环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语境推断。如“郦元之所见所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两句中的“言”的意思。前句中的“言”依据前文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的“言”为“叙述”之意。后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理解为“记载”。

六、联想推断法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本中已学过的文章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的实词含义,如“不以外夷见易”中的“见”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放在动词前,对自己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不以外夷见易”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可以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说明这个方法。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3)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4)臣从其计,大王幸赦臣。(言听计从)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括号内成语中的词义,平时我们是比较熟悉的,借助这些熟悉的词义,就可以帮助推断文言语句的词义。

总之,理解文言实词一定要注意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平时多注重积累,多注意归纳方法技巧,相信理解文言实词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