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王光元赵友海魏孔星

王光元赵友海魏孔星(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外侧LCP内固定治疗。结果24例获6-1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结论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适应证广,内固定稳固,能有效地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尤其适用于老年和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为了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防止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1]。笔者自2006年10月一2011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25~86岁(其中小于50岁6例,其余均在50岁以上),平均67岁。左侧16例,右侧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Evans分型:III型8例,IV型1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摔伤15例。合并脑外伤2例,脾破裂2例,气血胸l例,高血压病17例,糖尿病12例,心脏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7例。就诊时间lh~4d,伤后6h~14d手术。

1.2手术方法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采用股骨近端后外侧切口,显露大粗隆、骨折断端、股骨颈基底部。股骨大粗隆部粉碎性骨折者,复位后先以克氏针临时固定,于股骨近端外侧置入合适长度LCP,并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螺钉导向套筒引导下,经C型臂X线机透视后,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固定;骨折远端复位满意后,先以2或3枚普通螺钉固定,其余螺孔锁定固定。对内侧骨皮质缺损者,将小粗隆复位后以拉力螺钉或钢缆捆扎固定,对后内侧骨皮质仍有缺损者,予以植骨。彻底冲洗术野,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2结果

本组获6~14个月随访,平均9.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经X线片检查,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患肢短缩及髋内翻发生,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2]评分:优22例,良2例。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其基础原因是骨质疏松[3],骨折多以EvansII~IV型不稳定骨折为主。年轻患者多因交通事故致伤,因其损伤能量大,骨折多为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防止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稳定的内固定为早期锻炼提供了保证,是恢复肢体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基础。故早期手术内固定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4]。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较多,常见的有DHS、DCS、伽马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等。

本组采用LCP与普通内固定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由于螺钉与钢板之间的锁定固定形成“内支架”,使骨折断端的稳定依靠锁定螺钉-锁定钢板间组合的成角稳定,使骨与钢板之间通过锁定螺钉形成整体结构[5],而不再象普通钢板固定那样,需通过螺钉对骨的把持力形成的钢板与骨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固定作用。因而提高了骨折断端的稳定性,避免了因螺钉松动对骨的把持力减弱,导致钢板对骨折固定作用的丧失,有效地防止复位(特别是继发复位)的丢失。其次钢板近端蛇形膨大部位的长螺钉呈多角度锁定,形成强大的抗拔出力及抗旋转作用,即使是骨质疏松的骨质亦能产生足够的把持力,故对骨质疏松者尤为适用。膨大部分同时也能适当包容粉碎的大粗隆,通过辅助拉力螺钉或钢丝固定,使大小粗隆部的粉碎性骨块能得到良好的复位固定,为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基础。另外,锁定接骨板系统中,螺钉与接骨板锁定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须紧密接触,可减少骨折断端软组织的剥离和钢板对骨的应力,极大限度地保留了钢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减少了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本组对移位的小粗隆均进行了复位,以拉力螺钉或钢缆进行稳定的固定,对后内侧皮质骨缺损较大者予以植骨。股骨近端为-桁架结构,以小粗隆为主的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的骨小梁向上支撑着股骨距,在生物学上该处是抗屈曲内翻应力的最佳部位[6]。小粗隆骨块复位不佳,造成后内侧骨皮质缺损,通过股骨距的压力不能继续向下传导,最终压力集中于钢板上,可引起螺钉切割股骨头或钢板疲劳性折断。临床实践发现,小粗隆区的骨缺损,是造成术后骨折断端再移位和髋内翻的重要因素[7]。

综上所述,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X线暴露少(本组病例平均14次)、术后内固定稳定、并发症少、适应证广,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及粉碎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贺翎,米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8):714-715.

[2]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6-217.

[3]尚荣安,晃建虎,刘东钱,等.DHS和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6):526-527.

[4]刘海春,陈允霞,杨子来,等.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l):18-20.

[5]邓迎生,王秋根,张桃林,等.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背侧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5):377-379.

[6]黄丽花,陈宗雄,郑旭锋,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的处理[J].实用骨科杂志,2010,7:549.

[7]叶荣茂.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