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09-2011年高中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我校2009-2011年高中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金亚珍

金亚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楚州中学江苏淮安223200)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073-02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我校2009-2011年中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随着乙肝疫苗宣传推广,HbsAg阳性率在性别上和区域上都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强化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推广健康宣教常识、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是实施长远免疫策略的必要途径,在提高学校整体学生身体健康和保障正常学习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生乙型肝炎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传染性逆转录DNA病毒,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1]。本研究对我校2009~2011年高中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变化趋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校2009~2011年期间所有7864例在校中学生,其中男4326例(55.01%),女3538例(44.99%);年龄在15~19岁之间,平均(16.5±0.8)岁;城镇学生5142例(65.39%),农村学生2722例(34.61%)。

1.2方法本研究所有对象均在晨起空腹采取2~3ml上肢静脉血,然后送至检验室进行分离血清后,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最后以赖氏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ALT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0U/L。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bsAg检出情况本校所有学生均正常采集血液标本,并按照实验室规范检测相关数据。根据性别和年份不同,本研究所有学生HbsAg检出构成分布,见表1。

表1不同性别和年份检测HbsAg构成分布

注:男性2010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4067);男性2011年阳性率与2010年对比,▲P<0.05(P=0.04738);男性2011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0008)。女性2010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4628);女性2011年阳性率与2010年对比,◆P<0.05(P=0.04858);女性2011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0008)。2010年阳性率总数与2009年对比,□P>0.05(P=0.29001);2011年阳性率总数与2010年对比,■P<0.01(P=0.00000);2011年阳性率总数与2009年对比,▽P<0.01(P=0.00000)。

2.2城镇与农村情况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分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所有学生检测HbsAg构成分布,见表2。

表2城镇与农村学生检测HbsAg构成分布

注:男性2010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4605);男性2011年阳性率与2010年对比,▲P<0.05(P=0.00295);男性2011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0000)。女性2010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4011);女性2011年阳性率与2010年对比,◆P<0.05(P=0.03767);女性2011年阳性率与2009年对比,☆P<0.05(P=0.00005)。2010年阳性率总数与2009年对比,□P>0.05(P=0.00480);2011年阳性率总数与2010年对比,■P<0.01(P=0.00029);2011年阳性率总数与2009年对比,▽P<0.01(P=0.00000)。

3讨论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医务室将乙肝疫苗纳入到计划免疫管理中,对所有在校中学生定期进行乙肝疫苗防疫工作,在常规健康宣传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宣传。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聚集地,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切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降低乙型肝炎的传染率和发病率[2]。因此,在常规健康宣教、预防接种的基础上,医务室应该定期督促学生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一旦发现阳性表现及时嘱咐家属和学生配合治疗,尤其注意感染学生的饮食起居,降低乙肝病毒传染致病率。对于已经接种学生也应该询问接种史,定期检查抗体状态,防止病毒的侵入机体[3]。本研究调查显示:随着乙肝疫苗宣传推广,HbsAg阳性率在性别上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在城镇或农村学生中逐年下降趋势也非常明显。

总之,强化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推广健康宣教常识、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是实施长远免疫策略的必要途径,在提高学校整体学生身体健康和保障正常学习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锦丽,黄伶俐.永康市20012009年中小学新生乙肝流行病学趋势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4):104~106.

[2]王艺霏,邓建军,张清华.某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调查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859~1861.

[3]邵利进,邱文亮,吴文秀.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