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7
/ 2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刘晓红

贵州省毕节学院马列教学刘晓红551700

【摘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应该按照课程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系统地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当前,高校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目的,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极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效补充和深化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环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乃至综合素质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三是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科学,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组织过于松散、评价激励机制不够规范等;教师对实践全过程的参与、控制和引导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配套和延伸,应以增强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目的,其机制构建应体现以下原则。

首先,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切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围绕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为线索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生活为基础,集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融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使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相互沟通、联结、渗透。

第五,实践教学的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应体现多样性特点,坚持全员性、全程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教学实践,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建立运转灵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如果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面对着众多的实践教学对象,单纯依靠数量有限的思政课教师去指导学生实践,显然是难以组织实施的,建立运转灵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制度保障。在高校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轨道,在管理机制上协要调配合,整体育人。高校除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外,还应该建立以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机构,负责领导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和各学院(系)党支部书记、团支部负责人组成以院(系)为单位的指导管理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这样既构建了纵向的管理体制,又将党、政、团、教等各方面力量组合起来,形成合力,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专业系主任和教师应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学生的自我实践和社会实践,并努力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条件。由于人力资源、实习基地资源、教师与学生时间资源等的有限性,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队组织进行实践教学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实践教学环节容易流于形式。为此,必须借助专业实习优势,把专业教学资源有机地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丰富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也是归属于各专业院系,因此专业系主任和专业教师的重视与指导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实效。

三、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没有把实践教学正式列入授课计划,而且总课时都安排得满满的,因此要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去组织实践教学困难不少。由于课程形式所致,人们习惯于只把计算学时、学分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从而获得师资、财力与设备的支持。我们认为,必须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如果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列入单独课程,便很难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如果把实践教学看作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在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学时学分要求,有完整的阶段和课表安排,有规定的教师任务和分工,这样将极大地有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思政课教师能依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南,拟订关于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对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成果的评定标准、人员的安排、部门协调以及教学目的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实践教学科学有序地进行。

在实践教学的教材上,要有大的改进,体现高层次、连续性、多样性、灵活性,编写出既能突出传统理论的经典之处,又要与科技发展同步的实践教学资料;既要结合高校特点,又要加强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各年级的重点内容:一年级重点进行爱国爱校敬业成才教育、大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及大学学习、生活指导等;二年级重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和法纪教育等;三年级重点进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等教育;四年级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及就业指导等,力求使德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避免简单重复,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和思维活跃的年轻学者共同参与,同时学生也有必要参加其中。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

严格的管理和建全的制度是实践教学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保证。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制订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必修课程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要求所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参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校党委、教务处、法学院及相关部门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实践教学基金,加快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顺利进行;比照专业课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合理制定和严格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

参考文献:

[1]杨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才智,2009,(02).

[2]崔华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8,(12).

[3]黄少平,蒋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8,(12).

[4]代训锋,张秀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