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心理需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关注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心理需求

张义瑛

张义瑛(渠县李渡乡第一中心学校四川渠县635200)

笔者通过多方位的了解和分析,认为对于这些后进生,给予他们基于作为一个“人”的关爱比出于提高英语成绩的“好心”更能使他们感到有尊严。具体地说,他们的心理需求有以下几点表现。

(1)渴望进步,不希望被认为不思进取。

成就感是每一个孩子都在追求的心灵感受,不思进取其实只是遭遇挫折时短暂自我发泄的代名词,因为绝大部分同学从未放弃对学习、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2)渴望尊重,不希望被视为怜悯对象。

尊重感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同情和怜悯会使那些学生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进而在无形中形成想要挣脱甚至叛逆的性格特征,因为那可能成为他们不能背负的心灵之重。

(3)渴望快乐,不希望课堂上提心吊胆。

英语比较弱势的同学,尤其渴望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享受学习。但纯粹知识讲解型的课堂,常常令他们提心吊胆,因为他们怕提问,怕出丑,怕见到老师希望的目光和失望的眼神。由于是在忐忑的心境下学习,学习的效率难免不打折扣。

以上三个方面是笔者对后进生英语学习心理的粗浅分析。要想调整他们英语学习的状态,就要从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角度去改善英语的教与学。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越是后进的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越是敏感,哪怕是同伴的一句戏言或是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能引起他们对号入座的思考,甚至影响到学习的动力或意志。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能在宽松、愉悦、平等的环境里学习英语,交流英语甚至表演英语,则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之情,使英语课堂有动力而少压力。

在课堂导入时,我经常结合自身或身边的事来调动一下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8AUnit3ADayOut这一新课时,我先问学生Doyouoftenexercise?Whatdoyouliketodotokeepyouhealthy?学生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我再问:DoyouwanttoknowwhatIoftendo?学生很感兴趣,借此机会,我描述自己:Ilikeswimmingverymuch.Insummer,Ioftengoswimmingwithmyfamily.DoyouknowhowlongIcanswimatatime?学生猜测,也带点怀疑。Icanonlyswim5meters.学生哄堂大笑。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接着问:DoyouwanttoknowwhatEddieoftendoes?以此导入新课。

在学习过程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一些知识性或趣味性的话题来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另类兴趣。如我常用下面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效果不错。

场景:小朋友和老外撞了一下.

小朋友:Iamsorry!

老外:Iamsorrytoo!

小朋友:Iamsorrythree!

老外:Whatareyousorryfor?

小朋友:Iamsorryfive!

(2)运用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课堂学习中,渲染和调动气氛只能起到短期效果。从整堂课来看,关键还在于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科学合理。英语课文的内容往往寓哲理于生活场景中,所以适合运用多种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丰富课堂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创设真实情景,模仿情景对话是英语课堂的常用手段,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它对学生的英语积淀要求不是很高,适合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如在学习牛津7Afashion这一单元时,我就安排了现场走秀,不仅要走的好,还要旁白说得流利。在情节表演中,积极参加而且演得好的倒是那些英语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延伸学生的积极情感。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激发起来的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只有不断地延伸下去,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才能发挥它的长效活力,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跟磁带朗读是英语方面最广泛的课外活动。但不少老师布置得多,检查得少,而且检查方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跟读热情。所以此项任务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由于缺少监督很少能有坚持下去的。笔者为了激发学生跟录音机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第二天带到学校来比较。从中再挑出一些读的较好的和进步较快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即使是英语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也会增加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

总之,正如其他学科学习中在状况一样,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英语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的问题。笔者在此也只是从心理学角度来思考该问题的成因及个人的一些日常做法,更好的解决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究和实践。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6-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