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研究

王新乔玉兰李洪美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4例,时间在2016年7月~2018年11月这段期间,经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诊断,研究组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将两组的诊断准确性、ST段位移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ST段下移更长、维持时间更短(P<0.05)。结论临床上用24h动态心动图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诊断,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

前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指的是本身具有心肌血流灌注、相应心电活动异常的心肌缺血疾病,发作时却没有胸闷胸痛等明显症状表现的一种情况。正常生活时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表现,但当饮酒、失眠、运动或是情绪波动大时便会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等一系列症状产生,严重时可致心脏停博、猝死,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常规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因信息采集时间短,其准确性受限,而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会更高,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更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研究时间:2016年7月~2018年11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组数:研究组、对照组两组(47例/组)。研究组:男女例数分别是24例、23例,年龄35~72岁,平均(53.57±6.25)岁,病程1~4年,平均(2.54±0.58)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2例,年龄在36~73岁之间,平均(54.55±6.23)岁,病程2~5年,平均(3.52±0.51)年。将两组的基本资料信息作比较,得出无差异性结果,说明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方法

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均让其平静休息15min,取平卧位,使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型号为CardioTrak)对患者进行持续24h的心电的监测,并将所得数据详细记录,整个监测期间嘱咐患者不要进入有高磁场、高压电的环境中,并予以相关症状、生活日志记录。用系统自动分析、人工矫正相结合方式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处理、分析ST段偏移过程。

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诊断标准:①ST段压低型:下斜型压低在0.1mV及以上,于J点后0.08S测量,或者是水平型压低在0.05mV及以上;②ST段抬高型:ST段呈弓背向上状态,同时伴有相应导联ST段压低表现[1]。

动态心动图心肌缺血诊断标准:①ST段改变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2];②两组心肌缺血发作相隔时间在5min以下;③ST段呈下斜型、水平型压低在1mm及以上。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T段位移、诊断准确性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专用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数资料%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在P<0.05时,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的诊断准确性比较

在研究组47例患者中,共有45例被确诊,诊断准确性为95.74%;对照组则有35例确诊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准确性是74.47%。研究组的疾病诊断准确性明显更高(P<0.05,c2=8.393)

2.2两组的ST段位移比较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ST段下移明显更长,且维持时间更短,数据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性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而言,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其耐受力也会因症状病变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此类患者具有突然心肌梗死、心肌绞痛等疾病的风向,其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会随时受到威胁[3-4]。

所以临床上必须要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的检查诊断相当重视,通过及时心电图监测来对患者相应的症状体征进行有效检测,以便为医生尽早对症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常规心电图监测虽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只会在患者检查期间的心态变化加以反应,时间较短,数据信息收集并不详细、全面,在心电细微变化记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易发生漏诊情况;而24h动态心电图可于24h内持续、不间断的监测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所记录数据具有精准性,可使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检出率明显提高。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外,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无创性,且操作简单便捷、携带方便,无论在何种状态下,患者均可长时间记录其心电变化情况,即便是夜间睡眠、活动状态也会持续稳定予以记录,医生可根据心电改变记录情况详细分析,以此来制定、调整相应治疗方案[5]。根据本研究结果,在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监测更高,ST段下移更明显、维持时间更短,说明此心电监测方式的诊断效果更明显,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监测,其监测表现更明显、准确性更高,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唐娟.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6):109-111.

[2]杨亚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2):125-126.

[3]赖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11-13.

[4]郭冬梅,高欣.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型冠心病的应用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7):735-738.

[5]陈香.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价心肌缺血伴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586-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