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膈疝6例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6-16
/ 2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6例的护理

王雪梅

王雪梅(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吉林延吉1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164-01

【摘要】根据新生儿特点做好气道护理,注意循环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内环境平衡和改善营养状况,是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新生儿护理

先天性膈疝是胚胎期膈肌发育缺损引起腹腔脏器突入胸腔所致。主要症状为呼吸与循环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和出现时间与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有关。而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先天性膈疝新生儿6例,均为左侧胸腹裂孔疝。入院年龄为1/2h~1.5月,其中新生儿4例,婴儿2例,男3例,女3例;入院后均行胸腹X线检查诊断,诊断后经术前准备,4例患儿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疝内容复位、膈肌修补术;术后常规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生命体征的监测入院后持续头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机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经常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紧贴皮肤,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听呼吸音,观察胸廓起伏,有无三凹征,唇周、肢端末梢的发绀情况,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1.2保暖将新生儿放在温箱保暖,保持箱温在28℃~32℃之间,所有操作都在温箱或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保持体温在36.5℃~36.8℃。温箱水槽内加无菌蒸馏水,且每天更换。婴儿病室保持室温在24℃~26℃。

2.1.3体位患儿取头高脚低位,尽量卧向患侧,使用肩枕,伸直气道,促使膈肌下降,增加胸腔容积,减轻循环阻力,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

2.1.4禁食、胃肠减压入院后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肺受压,有利于通气,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如果有血性或咖啡色液体引出,注意是否发生疝嵌顿引起胃肠坏死或应激性溃疡。

2.1.5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普鲁卡因皮试、备血、清洁腹部皮肤,婴儿脐部先用石蜡油清洗,再用75%酒精擦干净。新生儿脐部用生理盐水清洁后用过氧化氢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注意无菌操作。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麻醉清醒后给予头高脚低位,使膈肌下降,利于肺复张,减轻胸腔内压和膈肌缝线处的张力,有利于伤口愈合,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防止患儿躁动、增加耗氧量。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口腔感染。每天予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注意保暖。

2.2.2生命体征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及末梢循环的变化。伴有肺高压者,遵医嘱使用镇静、肌松药,防止患儿躁动致氧耗增加。必要时以多巴胺5μg/(kg·min)~10μg/(kg·min)、强心、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肺功能,取得良好结果。

2.2.3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给氧,尽量用较低的氧浓度维持正常的血氧含量;防止高浓度氧损害视网膜、造成肺损伤。每天监测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和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肺功能良好时予拔除气管插管。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每班测量记录气管插管外露部分的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拍背吸痰,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0s之间,保持病室或温箱适当温湿度。

2.2.4加强管道的护理患儿手术后留置尿管、胃管,对每根管道都要加强管理,定时检查,注意引流管是否畅通,每30min~1h检查一次引流管,检查胃肠减压装置是否漏气,胃、尿管道是否脱落、弯曲、堵塞,并及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患儿情绪烦躁、哭闹明显时,可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四肢,必要时使用镇静剂,防止抓落切口敷料和各种管道。

2.2.5营养支持补充水分、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或血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5ml/(kg·h)。输液时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等变化。可以鼻饲的患儿,注意观察患儿进食后有无呕吐、哭闹及面部痛苦表情、呼吸情况。

2.2.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并发症主要有:①血气胸、肺组织损伤:术中要避免误伤,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②肠坏死:由于新生儿腹腔小,内脏复位后腹腔内压力高,肠管受压血运不良,容易引起肠坏死。预防在于术前、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术后开始哺乳,要少量多餐,每次20ml~30ml,每2h~4h/次,以免进食过多致胃扩张而使腹内压增高。避免剧烈的哭闹,必要时给予镇静剂,防止腹内压的增高。

3小结

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外科手术是先天性膈疝的唯一治疗方法。护理要点是术前确诊后快速做好术前准备,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重点在于呼吸和循环的支持护理,同时给予保暖、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足够的液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证热量供应,密切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等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