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科医生在急诊及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论全科医生在急诊及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性

李波李飞

李波李飞(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仁寿620500)

【中图分类号】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024-03

【摘要】目的在急诊和院前急救中,通过全科医生对患者的各种疑难病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在保护患者的生命的前提下,把患者的伤情控制好,为以后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全科医生运用各种医学知识,在急诊和院前急救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急诊和急救医学技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果通过全科医生的科学有效的急诊和院前急救,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和稳住了患者的伤情,从而使得患者在后面的治疗能够顺利进行。结论全科医生在急诊和院前急救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发挥全科医生在急诊和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全科医生自己要提高医学技术和医学道德、医院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全科医生的素质的提升等。

【关键词】全科医生急诊院前急救

在社会风险不断加大的今天,非安全性的因素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面临着很多突发性的伤病越来越多,每时每刻都要都会受到潜在或显在伤病的威胁。很多的医学资料表明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创伤者近50%死亡率发生在受到创伤后5分钟之内,90%以上的死亡率发生在创伤后的30分钟之内,而如果对于一个室颤患者每延迟1分钟实施除颤,其导致复苏失败的几率将是90-93%。所以,现代急救医学将创伤发生后的10分钟称为生命急救的“白金时刻”,60分钟内称为“救命的黄金时刻”[1]。这种全方位的、突发性的变化趋势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全科医生在应对这类伤病挑战中的重要作用。

一、急诊和院前急救概述

(一)、急诊概述

急诊和院前急救都是我们卫生健康生活的一种反映,其程度的变化和我们的社会经济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美国,1979年急诊医学正式获得了独立的医学学科。这之后,各国对急诊医学加强了其共识的重要性,使各种现代化医学设备与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争相装备到急诊医学领域,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城市已经建成了完善、立体、高效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2]。就单独从医学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急诊是从一门内外妇儿等学科中独立出来的,形成一门有着自身知识结构和功能明确定位的分支医学学科。所以,急诊科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面对威胁生命的危急重病患者实施急救。

急诊的工作特点是由其功能决定的。一般来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连续性、专业性、社会学、服务性等特点。突发性,就是急诊病人的病是突然发生或加重的,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诊断及治疗,所以,急诊医生的工作特点常常伴随着这样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当然,在发生重大医疗事件的时候,急诊医生往往是冲在第一战线;连续性,就是说每一个患者的病情急诊,都是一个连续的工作,需要急诊医生保持急诊工作的连续性,以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二)、院前急救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的伤病越来越多了,极大的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院前急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对急危伤病员发病初能否做到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很早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3]。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受伤开始到医院就诊这一阶段的救护[4]。院前急救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一个是现场急救,这是最重要的,患者的生命安全就是在这个阶段实施的;另外一个是转移过程中的急救,如果患者转移过程中不注意急救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那么,得到保障的生命又可能出现新的生命危急。

做好院前急救工作,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能达成。首先要有一支德艺高超的急救工作队伍,人才队伍是做好事情的首要前提;其次要有过硬的物质装备,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物质上的装备,比如,通讯系统、交通工具、医疗机械等;再者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等等。

二、全科医生在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全科医生的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急诊急救离不开专科医生,然而似乎全科医生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更大,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是复杂和体系化的,这是由其所面对的病情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为在急诊过程中,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科学和准确的病情判断,而恰恰因为全科医生担负起了这样的重任,所以,全科医生做好急诊工作的社会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处于急救前线的中坚力量,全科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大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线少不了急诊急救的医护人员,而全科医生是急诊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急救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重大灾难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死亡的人数是最多的,随着时间的延后,能救治的人数也就越少,这就要求急诊急救工作必须做到快速、准确,确保在生命的黄金时刻里保障生命的安全。生命安全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以人为本的生命基础,只有使生命安全能得到切实保障,能在重特大公共事件发生时得到紧急救援,大幅减少公共事件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当前切实做好急诊急救工作具有特殊意义[5]。

危急重病患者的生命是有时间性的,急诊就是生命保障的第一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里,如何在复杂的、易变的病情中做到及时与科学的诊断,这个艰难任务应该是由全科医生来完成的,如果是由专科医生来承担急诊工作,那么他的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就可能会耽误生命急救的黄金时间。

(二)全科医生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突发性伤病在宏观的社会层面和微观的个人层面上都会发生,我们常常看到的就是社会层面上公共事件的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6],当然人的生命安全也包括在这个过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的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造成了极其危害的后果,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显示出来了。从广义上来说,急救医学是指医护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对需要急救的患者实施紧急救治,使患者生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挽救的医学理论与技能。需要急救的患者散布在院前、急诊和病房,这些患者由于各种病因表现为心跳、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异常,并直接威胁生命而需要急救。全科医生对如此众多的病情及时把握,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

三、提高全科医生在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知识理论储备,提高医学实践能力

全科医生要积极参加自修学习,拓宽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更新护理观念,适应社会急救和急诊模式。为了这目的,除了全科医生自己的努力外,医院要对全科医生不断地培养和选送部分全科医生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应急意识和急诊工作技能,培养全科医生的专业特长,以提高他们的整体医学实践水平,从而实现全科医生专科化的转变过程[7]。

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在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后,全科医生要积极认识到医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创伤急救训练可模拟严重事故或灾害现场救护,内容包括现场勘查及记录、伤情评估、快速分诊、伤员包扎、止血、固定、移动、异物及肢体断离、失血休克的处理等,利用模拟人训练急救技能。通过实践的模拟训练,提高全科医生的急救和急诊实践救护能力。

(二)全科医生要加强医学道德的内化

道德的作用是强大的,但只有已经内化了的道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全科医生的道德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考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院前急救的患者常常表现出病情急、重、危,情绪急、躁、惧等特点,同时患者的经济和家庭等不利情况的实际存在,这些就要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保持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冷静的头脑与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确保急诊和急救工作的效果,才能很好地完成院前急救任务,并树立急救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急救和院前急救是一项突发性和连续性的工作,这是由于急救和急诊的本身决定的。在实际的急救和急诊工作中,全科医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会做一些涉及到体力和心理压力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急诊和院前急救是一项急、烦、苦的工作,无论是规模较大的灾害、事故救援,还是高层建筑中个别危重病人的急救,都对医务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一个基本要求。所以,我们明白,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都是一门合格的全科医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基于此,全科医生必须注重身体的锻炼,保持身体在一个稳定的健康水平上,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特殊需要;此外,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提高,锻炼抗压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处事的过硬心理素质。

四、讨论

本文首先对急救和院前急救进行了概论性的论述,这使得我们知道,在急诊和院前急救中,全科医生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替代的。无论在患者的生命保障和伤情的稳定上,全科医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全科医生在急诊和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主要从全科医生和医院这两个大的方向来论述,从个人角度来分析,全科医生要从医学理论和技术、医学道德以及个人的身心素质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医院这个层面上来说,医院要创造条件培养全科医生,让全科医生继续向上深造,在实践层面上让全科医生受到更多的医学实际的模拟训练,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急诊和院前急救中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和发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3-4.

[2]何跃忠.日本东京急救系统的考察[J].中国急救医学,1995,15(5):53-54.

[3]邵孝钥,蒋朱明.急诊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6.

[4]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5]岳茂兴.应加强对未来灾难现场抢救的方法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0):577-578.

[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EB/OL].新华社北京(2006-01-08)http://www.XINHUANET.com.

[7]孙荣距,赵晓东等.急诊专科医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9):858-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