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学生地理课堂自主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如何提升中学生地理课堂自主学习

魏莹莹

重庆第四十八中学校400712

【摘要】: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我们大胆实践“以预习为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性”模式。教师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要实行分层设计,低坡度,使问题具有梯度、富有趣味性,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来检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及时对问题的难度加以调整,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探究能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观点出发,当代的教学理论,如果教师认为人天生就是被动的,人的行为是环境产物,那他就可能采用“教师中心”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果教师认为人天生就是主动的,那他就可能采用“学生中心”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如果教师认为人是“互动”的,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他就会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我倾向后者,因为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习地理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更在于地理知识的运用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方式,精心组织,统一思想。

在传统的有效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有效性教学在借鉴反思性教学的基础上,从营造情境、吸引学生参与等进一步发展到指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加强自我监控。自我监控能力成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的内部构成要素之一,是学生从他律逐渐走向自律的标志,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标志。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如果一个中学生毫无地理学习动机,在地理课上“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接受外界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学习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没有发生。因此,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前提要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统一思想。当学生对这个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思想统一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熟练地运用自我监控,实现监控的程序化。接下来具体执行的这种教学改革阻力会大大的减少,近两年,我们从初一年级开始,始终灌输这个理论和思想。由于我校具体情况,班与班学生层次不同,在基础好的班只需要一月的时间进行思想动员工作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基础差的班需要一个月以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去慢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好习惯,适应这种教学方法。这样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学生思想统一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爱学、会学、勤学。根据教材特点,尽可能的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以预习为主,设置自学目标,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参与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地理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要把“疑”作为学生学习的子目标。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在预习时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立目标。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他们在感知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新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子目标的成功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整体突破。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下面我就几个案例说明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要精研教材,为学生铺设发掘问题的阶梯。不停留于知识表面,将知识下面的问题留给学生,这才有自主探究的价值。(二)要抓住教材的编排技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三)要突破常规,反向设问,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善于自主探究。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不是简单介绍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等内容,而是问学生这样的一些问题:假如地球不是自西向东而是自东向西转,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地球比现在转的快一些又会怎么样呢?麦哲伦的东西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南北航行呢?逆向提问别开生面,学生很感兴趣同时改变了他们单一的思维习惯。(四)要注重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从地图中自己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地理的第二种语言。

五、培养探究习惯,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

要提升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必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对地理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养成探究地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习地理,也可以在课外主动探究与巩固地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收集资料,观察地理现象,善于以地理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美国这个主要国家时,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能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关于美国的相关知识吗?”,之后就有许多学生把自己从电视、杂志、电影、网络等获取的有关美国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分享。这些同学了解的知识,会使其他同学心生羡慕之感,甚至后悔自己平日没有留心观察与阅读。教师此时要对这些见多识广的同学及时肯定与赞赏,并且也鼓励其他同学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注意阅读积累,这样就会启发学生平日多留意生活或认真读书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同时,要引领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例如根据汶川地震受灾情况,可以让学生根据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灾难程度,来分析地震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如,通过关注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来学会时差的计算等。

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好动,可塑性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潜能。因此在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高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