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园长应有所作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园长应有所作为

邓玉金

深圳市龙华区第一幼儿园广东深圳518000

一、学前教育需要“专业标准”。

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以深圳市为例,2018年4月官方数据表明,全市有1703所幼儿园。近几年,基本以每年10%的数量递增。规模发展速度惊人,幼儿园教师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从事学前教育的队伍庞大,但是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究其原因有:幼师专业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幼师法定学制和实际操作有距离,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半生不熟”特征明显;加上幼儿教师属于独生子女的占比大,自身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整体素质不容乐观。

学前教育承载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家长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传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等原因,很自然地传递给了幼教工作者。从事学前教育教师素质决定保教质量的优劣。

因此,《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推出,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专业水平度量标准,非常必要。

二、教师成长需要“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含有四个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三大基本内容——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在《专业标准》的维度中居于首位。这体现了它的首要性、基础性;基本内容包括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教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这四个方面。说明了专业理念与良好师德是教学和保育的动力和基础。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说明只有深刻了解本职工作和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与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幼儿,把理念运用到岗位职责履行和实践工作中去。所以,幼儿教师成长需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积极向上的心态、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层次多元的创造能力。

第二项“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这三个方面。熟悉和了解专业知识,能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素质,也是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从教的前提。幼儿教育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来,幼儿园之间、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核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教师之间的素质差异则表现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践证明,真正最能影响保教质量的核心要素是教师。

第三项“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方面)、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这七个方面。是维度里内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项。前六个方面是关于教师保育工作能力的提升要求,第七个是关于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要求。专业能力是一个老师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最能体现出来的部分;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教师能对幼儿产生巨大影响的部分。基本要求也是维度里占比最多的。

学前教育发展不仅要建设一批坚实安全、优质规范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幼儿教师团队。幼儿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家推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标准》来确立导向坐标和评价标准。

三、在贯彻落实《教师专业标准》的进程中,园长应有所作为。

首先,园长要读懂《专业标准》的精神实质,建立操作要领,带动老师自学标准,理解标准,运用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己所欲,再施于人,己所能,再众所能。

其次,园长要把《专业标准》融入团队建设的管理思想。从班子建设,干部培养,队伍成长、文化渗透、环境营造、主题确立到活动组织,都要把《专业标准》作为管理教师的重要依据和管理手段。

其三,园长要把《专业标准》落实在团队建设的管理行为。要认真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本园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绩效管理机制,规范操守与专业行为。

其四,园长要把《专业标准》当做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标杆。围绕“重视生命与健康”,“师德与专业态度”,“专业性的实用知识”,“注重实效和全面的能力要求”,“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体系”五个高度来塑造自己,达到教师专业素质合格,保教行为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做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

因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园长应有所作为。

作者:龙华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邓玉金

201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