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王光猛

王光猛

(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06)

【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病毒唑抗感染,治疗组采用炎琥宁加用蒙脱石散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显效率为68%;对照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轮状病毒;蒙脱石散;小儿肠炎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27-02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感染因素中病毒和细菌多见,尤其是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毒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轮状病毒是秋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文献报道[1]: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RV感染平均阳性率达到了66.7%,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严重会导致死亡[2]。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对象均为因腹泻住院的患儿,年龄≤2岁,急性起病,腹泻病程≤5d,成水样或蛋花样,无脓血,大便常规检查大部分正常,仅少数有少量白细胞,用ELISA法或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按入院号单偶数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为1岁8个月,平均病程2.5d,发热30例,呕吐32例,轻度脱水30例,中度脱水15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为2岁,平均病程2.0d,发热20例,呕吐25例,轻度脱水26例,中度脱水12例。两组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病毒唑抗感染,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根据脱水性质治疗,轻度给予ORS液口服或静脉补液,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组采用炎琥宁10mg/(kg?d)加入5%葡萄糖或O.9%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加用蒙脱石散口服。≤2岁予蒙脱石散1/3包/次,3次/d。

2.结果

2.1疗效判定

根据全国第二次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标准[3]。显效:治疗24~48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8~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粪便及全身症状均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样本数×100%

2.2疗效观察

治疗组显效34例,显效率为68%;对照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1973年Bishop在急性腹泻患儿的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发现病毒颗粒,因这些病毒颗粒形似车轮,而将其命名为轮状病毒。从此以后,人们发现轮状病毒是全世界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病原,估计每年有近百万名儿童死于轮状病毒腹泻[4]。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就是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伴少量粘液无腥臭味。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面色灰白,皮肤松弛,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常可导致死亡。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其发病机制[5]为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粘膜受累,微绒毛破坏,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双糖酶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渗透压增加,水样腹泻。新近的研究表明[5]: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产生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

蒙脱石散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对病原体和毒素有吸附作用,能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传播,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还可与肠道黏液蛋白相互作用,使黏液韧性增加,分布于肠腔表面,加强了肠道黏膜屏障作用,可有效地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6]。炎琥宁注射液为主要成分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脂钾、钠盐,静脉注射作用时间长,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及清热、抗病毒、镇静等药理作用[7]。

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就需要静脉输液。病毒唑虽为广谱抗病毒药,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8]。本组资料表明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比单独用抗病毒药物病毒唑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属于病毒的易感人群。因此,预防上提倡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对生理性腹泻避免乱用药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轮状病毒性肠炎流行广,接种疫苗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云新.76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75.

[2]朱渝,万朝敏.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62-63.

[3]程淑一.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0):93-94.

[4]单良,饶敏.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6):1123-1124.

[5]王卫平.儿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4-255.

[6]魏国义.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J].首都医药,2010,(8):24-25.

[7]武志春,王艳萍.炎琥宁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6):942-943.

[8]杨宝峰.药理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