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在意识障碍患者上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在意识障碍患者上的应用及护理

余艳

余艳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采用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的使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3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2例、31例,观察组给予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塞吸氧。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日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Ⅲ度、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的比例分别为6.25%、3.13%、9.38%,对照组分别为35.48%、22.58%、38.71%,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识障碍患者采用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意识障碍;鼻塞吸氧

意识障碍患者由于呼吸道黏液清除障碍,存在明显的排痰困难。痰液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可导致肺不张、肺炎、低氧血症等并发症[1]。若病情持续发展,可进一步导致呼吸衰竭、肺功能减退等。雾化吸入可降低痰液黏稠度,提高氧分压,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常采用雾化吸入改善患者排痰困难状态。传统鼻塞吸氧,由于不能很好地对氧气进行湿化,容易引起气道干燥,反而加重痰液黏稠度,甚至形成痰栓使气道阻塞[2]。为提高雾化吸入效果,我科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治疗,本文对其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科从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63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2例、31例。观察组32例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3~73岁,平均(61.26±3.35)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11例、脑卒中10例、脑梗死6例、中毒3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对照组31例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2~75岁,平均(61.92±3.29)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12例、脑卒中9例、脑梗死7例、中毒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采用QP70022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检查其是否密封完好,雾化杯内注入异丙托溴铵,输氧管的一端与面罩连接,另外两端连接输氧管与雾化吸入器和氧气出口,调节氧气流量。佩戴而罩,控制氧流量在4~6L/min,启动开关,进行吸氧和雾化治疗。雾化1次/6h,20~30min/次。对照组给予鼻塞吸氧,控制氧流量在4~6L/min。

1.2.2护理方法

(1)雾化吸入前准备: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对呼吸道被痰液阻塞明显者,先给予吸痰处理;检查雾化吸入器面罩是否密封完好,雾化器与管道是否连接。(2)雾化吸入过程中护理:雾化吸入起始,先给予低流量吸氧2min,使患者慢慢适应仪器,然后维持正常流量吸氧。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实施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皮肤颜色变化及有无肢体躁动等,以了解其有无不适,观察有无呛咳、喘憋、呼吸困难等。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雾化器是否正常工作,管道有无漏气现象,若发现异常及时调整。(3)雾化吸入后护理:抬高床头,以防止患者发生误吸,对患者背部进行拍打,促进痰液排出;做好保暖措施,注意口腔卫生清洁;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支持,以增强其抵抗力。一套装置只限一人使用,面罩、雾化吸入器的导管等均为一次性耗材,不能重复使用。

1.3观察指标

监测两组SpO2(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每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判断[3]根据痰液外观、性质分为Ⅰ度(米汤或泡沫状,玻璃接头内壁无滞留)、Ⅱ度(较黏稠,有少量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Ⅲ度(明显黏稠,玻璃接头内壁上有大量痰液滞留,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PaO2、SpO2、日均吸痰次数比较

观察组PaO2、SpO2高于对照组,日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及血液黏稠度情况

观察组肺部感染、气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液黏稠度Ⅲ度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呼吸道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意识障碍患者常存在明显的排痰困难,导致支气管痉挛、肺总量下降,使气体交换面积缩小和残气量降低,进而导致气道关闭,发生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临床常采用雾化吸入方法以促进痰液排出。

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是同时进行吸氧和雾化吸入,以氧气作为驱动源,将药液裂解为雾化微粒,随吸气进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的病灶部位,增加该部位药物浓度,从而较好低消除炎症和水肿;并稀释痰液,改善局部气管痉挛[4]。该方法还可湿化气道,从而促进分泌物排出。该方法无创伤、无痛苦,不良反应少,且供氧效果好,尤其适合意识障碍患者。

本资料采用的雾化药物为异丙托溴铵,该药物可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和阻断黏液细胞的胆碱能M受体,进而引起支气管舒张和痰液稀释,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喘憋、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和水肿,并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

由于患者的特殊性,采用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时应加强观察和护理,雾化吸入前做好充分准备,检查仪器是否在正常状态,为顺利雾化吸入做好准备;雾化吸入过程中加强观察,以预见性的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本资料中,观察组给予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治疗和护理后,其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鼻塞吸氧的对照组,而痰液粘稠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资料报道一致[5]。提示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氧气面罩雾化吸入器治疗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意识障碍患者排痰和保证供氧的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长伟,辛显波,胡秋利.通顶合剂雾化吸入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对IL-6、NSE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3):394-397.

[2]曹楷浛,冯静,王华,等.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要点[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1):134-138.

[3]张朝晖,张蓉,龚勋,等.意识障碍患者间断面罩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C):32-33.

[4]廖珍慧.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J].药品评价,2017,14(7):44-46.

[5]董爱华,付艳枝.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C):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