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郅武强

郅武强

摘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收获更高的效益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各种环节优化课堂结构,以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关键词: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合作探究

一、指导学生做好提前预习与课前准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就得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准备。这就要求学生做好课准备和预习。笔者通常分四步来指导学生的预习:

1.可以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做做上节的复习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做好知识铺垫的准备)

2.预习例题时不应该直接就去看书上的解答方法,而是把答案捂起来自己先试试看,如果实在不会,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解答的。如果自己能做出来还可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3.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或是独特的思考都要随时记录在旁边,以便日后学习时,能注意这个地方,看看同学和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思考的。

4.看懂了例题后自己选几道课后练习做一做看看自己掌握了没有。

通过观察笔者还发现预习对于两类学生特别有用,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一类是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孩子,预习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就是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和锻炼,在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对于他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来说才是更加有用的。还有一类就是原本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新课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增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加了他们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效果确实很明显。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坚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生活情景,增强学习兴趣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时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际情景导入新课,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种新课导入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用与新课题有关的、联系实际的例题引入

备课时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因素,找一道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作引例,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学习中,我们引入考古学中的一些常识,即如何利用古文物上残留的碳14的剩余量来追溯古文物的年代。用这个联系实际的例题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积极思维,从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兴趣大增,有了大致了解本节知识乃至用途的需求。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最后既掌握了指数函数知识,又解决了实际考古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融入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式,采用问题追击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匠心独具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多设计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采用连环追击的提问方式,将问题层层深入,直至切入重点。这样不仅引导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归纳总结法则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映射问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复习一下函数的定义,然后把函数中的非空数集变为非空集合,提问学生还是不是函数,接着又问那又是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激发出来,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继续探究学习。

四、合理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意识。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同学之间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数学语言、动作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

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图象变换这部分知识时,就先给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程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图象变换的规律,掌握图像的变换技巧。

五、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针对性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例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题又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例题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例题,精做习题,熟练操作。如果一堂数学课,教师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例题很多,但例题与例题间没有多大的联系,对例题的剖析也比较浅薄,就事论事。那么,这样的一堂课,必然学生感觉很乏味,更不用说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也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样的课是没有效率可言的。

六、开发学生情感因素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教师的积极鼓励、会心微笑、殷切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有实验表明,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与“最感兴趣的学科”的一致性高达99%。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变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参与,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高效率的学习。课堂上要真正的实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是学生成果的欣赏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出让教师敬仰的学生,希望在我们的教育下,能出现更多让我们敬仰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明霞.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前沿,2008(1).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