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症患者的中药及针灸治疗分析袁丽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消渴症患者的中药及针灸治疗分析袁丽峰

袁丽峰

洞口县中医医院湖南洞口422300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中药及针灸治疗消渴症的方式和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收的80例消渴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了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西医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中医治疗组应用的是中药和针灸治疗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西医治疗组,并且不良反应率要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及针灸治疗消渴症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消渴症患者;中药治疗;针灸治疗

糖尿病在中医上被称为消渴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饮食增多、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体重下降等。为此,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收的80例消渴症患者,分析了中药及针灸治疗消渴症的方式和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收的80例消渴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了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中医治疗组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8例,患者患病周期均在0.8-10.2年之间;西医治疗组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7例,患者患病周期均在0.9-10.3年之间。

1.2实验方法

西医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中医治疗组应用的是中药和针灸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1.2.1中药治疗

针对肺热伤津型患者,应用如下药方:淡竹叶20g、麦冬10g、甘草5g、黄连10g、葛根15g、知母10g[1]。针对肾阴亏虚型患者,应用如下药方:黄芪30g、党参15g、茯苓15g、山药15g、丹皮15g。针对气阴两虚型患者,应用如下药方:肉桂10g、白术10g、木香10g、甘草5g、山药10g、生地黄10g。

1.2.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消渴症的主要穴位是太渊、三阴交、然谷、胰俞四个穴位。在实际的针灸过程中,治疗人员可以视患者的病情而定选择增加针灸穴位,具体如下:上消症状(患者易烦躁,且经常性口渴,尿量增加)增加鱼际、廉泉穴位;中消症状(患者进食量增加,且容易感到饥饿,形体消瘦)增加脾俞、胃俞、内庭穴位;下消症状(患者小便次数增加,且容易感到腰膝酸软)增加太溪、照海、肾俞穴位[2]。

1.3观察指标

本文选择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为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统计分为了显效(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检测值低于7.2mmol/L、餐后2h状态下的血糖检测值低于8.3mmol/L)、有效(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检测值在7.3-8.3mmol/L、餐后2h状态下的血糖检测值在8.4-10.0mmol/L)、无效(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检测值超过8.3mmol/L、餐后2h状态下的血糖检测值超过10.0mmol/L)三种类型。不良反应率统计分为了肠胃反应、过敏、乳酸酸中毒三种类型。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其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

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西医治疗组为85%,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西医治疗组,说明中药及针灸治疗消渴症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从中医辩证学的角度来分析消渴症,致病原因大部分为患者情绪失调、饮食失调、操劳过度等,进而导致人体内部出现痰湿症状,长期以往会导致人体的气血失调、饮食量增多、尿液增多、体重下降、容易口渴和饥饿等症状[3]。并且传统的西药治疗容易另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致使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而中医和针灸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并且能够配合运动和饮食方式共同应用,真正做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本次实验证实了,中药及针灸治疗消渴症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此可见,中医和针灸治疗方式在消渴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医护人员可可以加大对中医和针灸治疗消渴症方式的应用力度。

为此,医护人员针对消渴症患者可以应用中医和针灸治疗方式,以此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实现对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避免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其他类型的并发症,真正做到从根本上治疗患者,切实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治疗痛苦[4]。

参考文献:

[1]曹辉琴.中医护理在消渴症(糖尿病)病人的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15:2269-2270.

[2]张凤林.消渴症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78-80.

[3]刘天浩,蹇捷,汪国敏.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消渴症)的研究治疗概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1969-1970.

[4]娄彦珍.消渴症的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