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1

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解

马国萍

马国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胜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中图分类号]R1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1-0083-01

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优良心理品质缺乏

优良的心理品质表现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技巧,具备转移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带着各种矛盾心理上岗,往往给工作带来影响,当事与愿违时,便感到难以适应,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焦虑。

1.2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临床上多数医生和护士未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在工作中如遇到挫折时,则不能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1.3特殊工作环境的慢性刺激

医生、护士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在病情变化莫测、生离死别的工作环境中,需要镇静自若。因此,长时间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致使心理负荷加重,身心疲劳,严重影响了自制力,在病人面前表现淡漠,言语生硬,把不良情绪暴露在病人面前。

1.4缺乏理解和支持

医护人员往往在为病人付出大量艰辛劳动后,却得不到病人和社会的公平认可,面临着劳动强度大、风险高、而收入过低,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不尽合理的商品经济的冲击,是医生护士心理失衡,产生“失落感”。

2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解

2.1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情绪

“情绪”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或消极的心理状态,消极情绪和过分愉快的情绪均不利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客观合理评价自己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调节心理平衡,培养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正确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消除“心里失衡感”以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2.2增强自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承受能力

要避免和消除因受挫而产生的困扰,积极学习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面对病人的误解和不配合等行为,应采取谅解的态度,用“角色互换”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冲突发生,努力学习拓宽自身知识,提倡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提高自我评价事物的能力,主动掌握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心里防卫能力。总之,对待挫折的心理越充分,挫折感就越弱,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弱。

2.3及时合理消除消极情绪

医学调查显示:愉快、乐观、喜悦的情绪状态可改善人们的心理、生理状态,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而愤怒、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则会严重损害身体器官的机能,甚至造成疾病,同时也是恶性肿瘤的活化剂。因此,在遭受搓折、情绪不良时,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对象,在特定场合,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2.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及自然和谐的宽松环境,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发挥出来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豁达,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技巧,缩短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做到举止端庄大方,话语亲切感人,在交往中用真诚、友爱和渊博的知识,精湛娴熟的技能吸引人,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理解他人,只有产生心理上的相容,才能得到病人、同事、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2.5树立良好的形象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工作来不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此得到社会承认和赞誉,通过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才能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在积极环境中,创造出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以增进心理健康。